這兩天參加了 Connie 老師的「NLP 成為更好的自己 模組一」的課程,算是自己對於這門學問的入門。與薩提爾相同,又是一門著重於「體驗」更勝「知識」的課程,此篇僅記錄一些摘要,便於日後自己回顧反思。
很多的內容,在聽講的時候很「容易」想像他的成效,但體驗過後全然有不一樣的感受。並不像想像的那樣稚氣或童趣,著實有一種很奇妙的力量,這是一個很深刻的印象。
The B.A.G.E.L. Model
- Body Pouture 身體姿勢
- Accessing Cues 解讀線索
- Gestures 手勢
- Eye Movements 眼球移動位置
- Lanugage 語言
VAK 學習風格
- V 視覺型
- A 聽覺型
- K 感覺型
眼球轉動觀察法
- 像數線一般:右是未來、表示創造;左是過去、表示調閱。
- 上視、中聽、下感
Calibration
- 觀察與解讀
Rapport 親和感
- 在潛意識中建立起信任關係。
- Pace Delay
- Crossover
Pace & Lead
Match & Mismatch
Anchoring 心錨
- 種下一顆暗示的種子。
Submodalities 次感元
- 作為種種引導過程的基礎元素,包含上面提到的視覺、聽覺、感覺。
Fast Phobia Cure 消除恐懼法
- 俗稱收驚。
- 訂定安全的心錨。
- 場景設置。
- 速播電影、亂播電影。
Mapping Across 資源移轉
- 一個超智位置、兩個圈圈:GOOD(資源位置) and BAD(問題狀態)。
- 講解環境,預告行為。
- 跳進 BAD 好好體驗。
- 跳回超智。
- 進出 GOOD 下好心錨。
- 推進 BAD,再次體驗。
Perceptual Positions 換位思考
- 一個超智位置、一個當時的自己、一個當時的他人、一個綜觀全局的旁觀「物」。
- 超智、自己、超智、他人、超智、旁觀。
- 旁觀物觀察的不是 context 本身,而是一種氛圍感受。
如同文章一開始所述,想像起來很簡單,實際操作起來相當燒腦,或許是腦袋被重組的緣故,很累。沈澱一下後,感想和心得比自己想像的還豐富,逐一湧出來。讓子彈飛一會,期望日後的內化與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