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ID的聯想
前陣子看到cathayan寫的一篇Google ID,
裡面提到了微軟的passport還有OpenID以及Drupal的Drupal ID,
讓我聯想到之前在台灣有很多的網路聯盟,
因為我一直認為這些聯盟只是像是廣告商一樣,
將一些廣告想些辦法放在一些網站上,所以我也沒去仔細看過他們到底是在玩什麼,
不過印象中,聯盟在玩的,似乎只有交換連結而已...
前陣子,藍色小舖也有在談技術社群聯盟,不過,
談到最後似乎也只是在想怎麼賣廣告,
其實賣廣告也是沒錯啦,
自從出社會後才發覺不是學生後,沒有了學校資源,要經營一個網站是這麼的難,
所以才畢業一年多IMD86B就倒站了!!
現在雖然是先用blogger玩玩,不過已經是回不到從前了!!
話說回來,我想的聯盟應該是長怎樣呢!!??
其實,也沒有多厲害或是多遠大啦,
基本的兩個概念,資訊分享,功能分享,
依現在這種web2.0的潮流,
幾乎每個blogger每天都會使用到web2.0概念的web app,
像是bloglines,Google reader或是del.icio.us以及flickr,
只是每個站台都有各自的登入帳號密碼,
也讓我現在都需要使用KeePass才能讓我不會在網路上四處在詢問密碼...
所以,假如聯盟是可以讓我們在某個站台註冊後,也能享用其他網站的資源的話,
那這樣的聯盟或許就蠻吸引人的,
像是google跟被他收購的一些網站,現在也都是可以用google的帳號登入,
而Yahoo跟被他收購的flickr也是如此,
不過說到這,就會發現一個問題,
能夠同盟的,通常是不同性質或功能的網站,
如果都是程式設計師的社群,那同盟的好處是什麼呢??
對於會員來說,或許是他提出來的東西(文章,問題)有更多人來看(來回應),
但是對於網站的經營者呢??
從超凡點的角度來看,這個聯盟應該是更加的活絡,
而SNS的規模也會更加龐大,
但,真的會是如此嗎??
從現實點的角度來看,實際對於社群經營者,他的利益在哪呢?
難道不會因為原本兩者間的規模不同,而使得之間的利益不均衡嗎??
不過暫時先撇開同性質的社群不說,不同性質的社群要做聯盟的話,應該還是有他的好處在.
只是,以後會不會有這樣的東西出來...就不知道了.因為那可能又是燒錢的東西...
ps.寫到最後才想起微軟的社群聯盟,雖然都是同性質的社群,但是對於微軟來說,當然是越多越好,
因為這個聯盟越大,他所散佈出去的東西也會越多...
不過,有這樣的第三方支持者的情況,似乎也只有在程式設計這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