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資訊軟體品質 CMMI 學習營

  • 43511
  • 0

摘要:提升資訊軟體品質 CMMI 學習營

特別在週六 (11/15) 起了個大早,準備到 中央大學參加 「提升資訊軟體品質 CMMI 學習營」

不知道是不是今天天氣特別好的關係,高速公路上真的是一路塞呀 @@  本來預計 40 分鐘會到的,卻整整又多開了 半小時

 

第一場是   逢甲的薛念林副教授 「軟體設計對軟體品質的影響」

可惜的是,到的時候都已經是都過一半了 Orz

薛副教授有在實作大學的教務系統經驗並用 JAVA 在開發,團隊的開發流程則用 CMMI 。

這場的內容蠻豐富的,設計的概念和實作上會遇到的問題都有談到

像實作 OO 規劃時應該要考慮內聚力,在 class 要確認彼此之間的耦合,以及class 中的 Method 的角色定位。

也有提到 Interface、Abstraction 和一些 Design Pattern 會影響軟體品質的作法

後半場大多都是說Design Model Driven 的重要性

寫程式大家都知道說畫圖是件很重要的事,但真正從畫圖開始到 coding 卻寥寥無幾。我想這也是因為在台灣的軟體開發環境也有很大的關係吧!

以往一般的公司都會要程式人員包山又包海的完成所有的東西,從需求一直到軟體完成。 ( 誰管有沒有文件,程式會動就好了 )

因為軟體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所以沒有辦法像建築工程般都是先畫圖再實作。而是先教大家先實作後再畫圖

所以,也許這也就導致現在的資管系出來的學生會畫圖的沒幾位吧。

沒有將整個軟體全貌畫出來 (用 4+1 View)  的話,我們就會像 小時候所看到的  瞎子摸象般 「摸到象腿說它是柱子」

實在是太貼切了,這不也是應照了軟體開發時的一個問題。 

然而,Model 也佔了很重要的角色,因為這可讓團隊之間有

 

接下來則討論「設計是藝術?」

說實在的,起初我一直都還是認為設計就是藝術。副教授這時舉了一個很妙的例子

程式開發就如同作菜,對一般家庭主婦而言,煮菜是一門藝術,但對大廚而言卻是一種工程。

因為大廚要每一次作出來的菜都要一樣好吃!!若是有一次不好吃就有可能會被評為手藝差

寫程式不也是如此,一專職的程式設計師所寫出來的品質、效能每次所交付出來的都是要維持一定的水準不是嗎?

也提到工作方式和創意是完全不衝突的,舉了一些建築相關的例子。很棒!

 

=====================================================================

第二場  CMMI 整合工具  周立如總經理   赫石軟體公司  http://www.hermesoftware.com/index.php

這是一套 Web AP 的 CMMI 導入的自動化軟體

功能有

可以將各種 UML 工具所繪製全數匯入至系統,並且還可以自動產生 System Requirement Spec

自動計算 Function Point

需求項目可以 分類

Change Requirement 和 UC 的 Mapping 關係  (可細到文件檔)

 

但操作面來說的話能有 client 的程式會更方便,這樣子作業才不會頓頓的。

且整合的功能只有 Bug Tracking 、 subversion

可以客製化的項目似乎目前還沒有看到

設定的過程對一般的開發公司來說實在多了點,要非常了解其產出和要追蹤的項目才能知道要如何去使用此系統

另外和程式之間的整合目前也還沒有,這一點真的是很可惜。

====================================================================

第三場是  架構品質分析方式 ATAM 介紹  鄭有進 教授   

ATAM 的全名 The Architecture Tradeoff Analysis Method   ,它是 Agile 的一種  

其實小的不才,今天才第一次聽過這個東東。大致上把聽到的 po 上來

 

目標

  1. 架構的過程要文件化
  2. 不要為了Pattern 而用 Pattern

這真的是很多技術導向的程式設計師有的通病,有太多人根本說不清楚到底是為了什麼功能而用此設計的。

看到書上說這個寫法好、因為以前解決了某個問題,就瘋狂地使用 Pattern ( 或某技術 ) 。

完全不看看和目前的專案 (需求) 功能是否相符

這也意謂著程式的開發難度、維護度、效能上都會有著考驗。

像自已就有遇過,系統上明明就沒有動態切換物件的需要,但 SA 卻把商業邏輯層全部都用 configuration 動態載入,多了一堆的interface 和 class

適時地使用 Pattern 的課題就顯得格外重要

 

Input

  1. 需求
  2. 架構分析
  3. 分析架構師來分類,可以對應需求

 

Ouput

  1. 架構要可以進行簡報 ( 1 小時左右 )
  2. 定義 Business Goal
  3. Mapping 架構 和效能
  4. 定義架構所產生的風險,若此風險跨了一個以上的 UC 則代表為 Trade Off
  5. 風險分類、主題化

中間還特別提到 VSTS 的 TFS 中的 work item 的Area 如何使用

Interation 大家都知道可以按時間軸來分

但 Area 會填的就比較少,所以就可以借由 Area 來做分類

 

就先放個網址  http://www.sei.cmu.edu/architecture/ata_method.html   

看得懂英文的朋友就先到這裡去了解一下吧!!   

====================================================================

最後是問題討論

  1. 定義 ALM 和 範圍
  2. 定流程過多導致  團隊效率差
  3. 定流程過少則不易管理
  4. 執行力問題
  5. 不同工具之間的整合困難

 

其實今天來聽課的人,大多都是大專院校的人來  ,也有一些業界的人士。  可以在這裡聽到 CMMI 導入過程所遇到的困難真的是收獲很多。

像有一位是做 CMMI 服務導入,他們幫客戶導入時會發現不單單只有流程問題,連導入的工具都格外重要。

除了要讓團隊願意接受流程的改變外,還要讓大家可以利用工具來降低大家的工作量。這樣子才能事半工倍

活動免費還提供午餐、點心和飲料,經濟部工業局有這樣子的培訓計畫真的很不錯,各位有興趣的人可以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