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記整理】CentOS常用指令整理( I ~ L )
整理有關CentOS的相關指令,
基本上使用man來看會比較完整,下列只是一些簡單及常用的組合應用。
當然也會增加一些相關註解。
1. ifconfig:設定或顯示網路介面
a. ifconfig:顯示目前的網路裝置與狀態
b. ifconfig eth1 up ( or down):啟動( or 關閉)網路介面(ex.eth1)
c. ifconfig eth1 192.168.62.139:暫時設定一個IP Address給『eth1』
d. ifconfig eth1 192.168.62.139 \:設定其他相關部分,ex. NetMask、Broadcast等
e. ifconfig eth1 mtu N:設定『eth1』最大的傳輸單位為N
f. ifconfig eth0:0 10.10.10.1:新增虛擬網路介面
2. ifup interface:啟動網路介面
註:需先確定interface的設定檔是否存在,設定檔位於『/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x』
3. ifdown interface:關閉網路介面
註:需先確定interface的設定檔是否存在,設定檔位於『/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x』
4. init:改變系統的執行層級
a. init 0:關機
b. init 6:重新開機
5. ip:顯示或設定網路裝置的路由策略
a. ip link show {interface}:顯示所有網路裝置資訊,相同指令『ip link』。若加入網路介面,則只顯示該介面資訊
b. ip -s link show {interface} :顯示更詳細的網路裝置訊息,相同指令『ip link』。
註:若加入網路介面,則只顯示該介面資訊。
c. ip link set eth0 [options]:改變介面屬性,如下圖
d. ip address show {interface}:顯示所有介面的IP資訊。若加入網路介面,則只顯示該介面資訊
e. ip address add IPADDR dev eth1:於網路介面增加(ex.eth1)新的IP Address
f. ip route show:顯示路由設定
g. ip route { add | del | change | replace } [TYPE] [via Gateway] [dev Name]
h. ip neighbour ( or neigh ) show:顯示鄰近位址的紀錄
i. ip neigh { add | del | change | replace } ADDRESS [dev Name]
6. iptables:封包處理與安全管理的指令
用法:iptables [-t 表名] < -A | I | D | R | P > 鏈名 [ -i | o 網卡名稱 ] [ -p 協議類型 ]
[ -s 來源IP位址 | 子網路 ] [ --sport 來源端口 ] [ -d 目的IP位址 | 子網路 ] [ --dport 目的端口 ] < -j 動作 >
01. iptables -L:顯示目前『iptables』的設定
02. iptables -t nat -L:顯示目前『iptables nat』的設定
03. iptables -F:清除規則
04. iptables -X:清除鏈結
05. iptables -Z:將所有chain的計數和流量統計都歸零
註:iptables相關設定及概念涵蓋部分很多,可參考下列網址
http://linux.vbird.org/linux_server/0250simple_firewall.php#netfilter
http://www.dotblogs.com.tw/ghoseliang/archive/2012/10/05/75289.aspx
7. iptables-save:將目前iptables的規則儲存到檔案中
a. iptables-save:列出目前的設定,並顯示
b. iptables-save > /etc/sysconfig/iptables:將目前的iptables規則儲存到『/etc/sysconfig/iptables』中
8. jobs:顯示正在背景執行的工作
a. jobs
b. jobs -p:列出背景工作的PID
9. kill:傳送訊號(Signal)給程序
a. kill -l:列出所有訊號的名稱與代碼
b. kill PID:刪除指令或程式所產生的PID(Process ID)
c. kill -2 PID:與鍵盤輸入『Ctrl』+『C』是相同的動作,通知程式停止執行
d. kill -9 PID:立即強制刪除指令或程式所產生的PID,ex.讓『cat』指令在背景執行,產出PID:7869
e. kill -15 PID:以正常的程序通知程式停止動作,此為預設的訊號
10. killall:根據給定的名稱終止程序
a. killall -l:列出所有訊號的名稱
b. killall -9 cat:將所有有關『cat』指令的程序刪除
c. killall -e 程式名稱:程式名稱完全比對成功時,才中止程式。如果程式的名稱超過15個字元,其餘的字元在系統中
會被捨去,在預設的狀況下,『killall』會把所有符合前15個字元的程式都中止掉,若加上『-e』參數的話,
『killall』指令會跳過這種名稱過長的程式。
d. killall -I 程式名稱:比對程式名稱時,英文大小寫視為相同
註:參考http://www.gtwang.org/2013/03/linux-killkillall-xkill.html
11. last:顯示曾登入的使用者
a. last:顯示曾登入的所有使用者
b. last -a:將主機欄位顯示在最後一行,可避免來源過長被截掉
c. last -d:以主機名稱來取代IP位址
d. last -i:以IP位址來取代主機名稱
e. last -o:讀取舊版的『wtmp』檔
f. last -R:不顯示主機名稱欄位
g. last -x pts/0:顯示系統關機的參數與執行等級,ex.終端機為pts/0
12. lastb:顯示登入失敗的使用者。
註:因參數與『last』差不多,所以就不多贅述了。
13. less:顯示檔案內容
a. less -e [File Name]:在檔案顯示結束時,自動離開,不需輸入『q』
b. less -N [File Name]:在每一行開頭顯示行號
14. ln:建立檔案之間的連結
a. ln test1 test2:建立硬連結(Hard Link)
b. ln -s test1 test2:建立軟連結(符號連結,Symbolic Link)
c. ln -f test1 test2:建立的連結已有同名的檔案時,強制覆蓋
d. ln -n test1 test2:建立的連結已有同名的檔案時,不覆蓋原檔案
註:詳細有關『ln』描述,可參考
http://linux.vbird.org/linux_basic/0230filesystem.php#ln
15. ls:list的縮寫,檔案與目錄的檢視
用法:ls [ -aAdfFhilmnorRsStux ] 目錄名稱
說明:
01. -a:全部的檔案,連同隱藏檔(開頭為『.』的檔案)一起列出
02. -A:全部的檔案,連同隱藏檔,但不包括『.』和『..』這兩個目錄
03. -d:僅列出目錄本身,而不是列出目錄內的檔案資料
04. -f:直接列出結果,而不進行排序,預設以『檔名』排序
05. -F:根據檔案、目錄等資訊,給于附加資料結構,如:『*』表可執行檔;『/』表目錄;『=』表socket檔案;
『|』表FIFO檔案;『@』表連結。
06. -h:將檔案容量以人類較易讀的方式列出,如:GB、KB。
07. -i:列出『inode』號碼
08. -l:長資料串列出,包含檔案的屬性與權限等等資料
09. -m:列出檔案時以『,』來分隔
10. -n:列出『UID』和『GID』而非使用者與群組的名稱
11. -o:以『顏色』顯示各種類別的檔案
12. -r:將排序結果『反向』輸出
13. -R:連同『子目錄內容』一起列出,即為該目錄下的所有檔案都會顯示
14. -s:檔案大小以『區塊』為單位,每個區塊『block=512 bytes』
15. -S:以『檔案容量』大小排序,而不是用檔名排序
16. -t:以『時間』排序(由新而舊),而不是用檔名排序
17. -u:以檔案『上次的存取時間』排序
18. -x:逐行列出,字母順序由左而右
組合應用:
01. ls:列出檔案
02. ls -al:列出隱藏檔與檔案屬性
03. ls -lR:列出目錄下所有文件的詳細資料
04. ls -F /etc/ | grep /$:僅列出目錄下的子目錄
05. ls -ltr i*:列出目錄下所有名稱是『i』開頭的檔案,越新的排越後面
06. ls -lR:列出目錄下所有目錄及檔案屬性資料
07. ls -AF:列出目錄下所有檔案及目錄,並在目錄後加上資料結構
16. lsattr:顯示檔案隱藏屬性
用法:lsattr [ -adR ] [ 檔案或目錄 ]
01. lsattr [ 檔案或目錄 ]:顯示檔案或目錄的隱藏屬性
02. lsattr -a [ 檔案或目錄 ]:將隱藏檔的屬性也顯示出來
03. lsattr -d [ 目錄 ]:僅列出目錄本身的屬性而非目錄內的檔名
04. lsattr -R [ 檔案或目錄 ]:連同子目錄資料一併列出
註:一般與指令『chattr』配合
17. lsmod:列出已載入的核心模組
18. lsof:List Open Files,列出被程序開啟的檔案檔名
用法:lsof [-aUu] [+d]
01. lsof:列出已被程序開啟的檔案和裝置
02. lsof -u root -a -U:列出關於 root 所有程序開啟的 socket 檔案
註:『-a』:多項條件需同時成立才能顯示出結果
03. lsof +d /dev:列出目錄下被啟動的文件
04. lsof -u root | grep bash:列出 root 的 bash 程序所開啟的檔案
參考:http://linux.vbird.org/linux_basic/0440processcontrol.php#lsof
19. lsusb:列出所有usb的裝置
01. lsusb:顯示目前的usb裝置
02. lsusb -t:以樹狀結構輸出,顯示目前的usb裝置
03. lsusb -v:列出較詳細的執行過程
04. lsusb -vv:列出完整的執行過程
<......不定時更新、修改、增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