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QBQ!問題背後的問題
相信這本書一定有超多人看過了,(因為隨口跟人家一討論最近看什麼好書,大家都跟我講他們看完了...)
這邊小的就來野人獻曝,小小分享一下心得,剛看完熱騰騰的,可能整理的不是很好,請大家見諒。
=========================我是心得分界線======================================
剛買這本書到手,這是本怪書,很少看到書這麼薄,推薦序跟前言這麼多的,
翻開書,給我的第一個感覺是「怎麼這麼cheap」的感覺....
這種紙的觸感,好像在圖書館裡面才翻的到了...(可能是最近買的書,紙的材料都比較高級吧...)
翻了幾頁序...這本書就被我冰在我的書架上了,因為序跟質感不夠吸引我,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是,我有得選擇,國際書展買了三本,QBQ是其中一本,
另外兩本是「最後一個甜甜圈不要拿」、「夢象成真」。
「最後一個甜甜圈不要拿」實在讓人愛不釋手,有太多東西是要用「教訓」才學得到的....
OK...到這邊有點離題,只能說 這兩本都是必看的好書。
=========================我是心得分界線的弟弟====================================
QBQ整本書的重點,環繞在「個人擔當」這四個字,
不要想改變別人,只要改變自己,就能發揮影響力。
The Question Behind the Question,一開始我以為是像系統需求訪談分析那樣,
應該要找出問題背後實質的問題,再對症下藥,藥到病除。
可是,看完這本書,我覺得不是我想的那樣。
The Question Behind the Question,是指一般人在遇到挫折、不順心、困境、挑戰或質疑時,
腦袋中浮現的第一個問題,通常都是錯的,也是一般組織文化裡面常蔓延著的「推諉」、「推卸責任」的風氣,
例如:
- 「為什麼專案時程總是這麼趕」
- 「為什麼別的部門總是無法學習成長,總在扯後腿」
- 「為什麼他們永遠都學不會」
- 「什麼時候他們才會改進」
- 「到底是誰導致這樣的錯」
這種why、when、who的問題,通常都會第一時間浮現在你的腦海裡,而且是沒意義,對既存現有的事實毫無助益的問題。
QBQ的意義就在,當你發現自己提出這樣的問題時,記得再用其他的方式,問自己更好問題,最終的答案,就在更好的問題裡面。
QBQ問題的精神就在,
1.用how跟what,什麼跟如何來發問,
2.問題解決的人是自己,
3.付諸行動的動詞!
以剛剛的例子來說,以QBQ來發問就會變成,
- 「我要做到什麼樣的程度,才能讓專案不會這麼趕?」
- 「我要怎麼幫忙別的部門,才能讓他們成長?」
- 「我要怎麼讓他們學會他們該學會的?」
- 「如何規劃,他們才會迅速改進?」
- 「如何避免這樣的錯?」
有了這些問題,自己才會發自內心的去思考、改變,尋找解決問題、困境、挫折、質疑的方式,
進而解決真正的問題。
文章中提的幾個不懂QBQ,卻活生生應用QBQ精神的例子,
都是那種可能會讓你記憶一輩子的小人物,
你一輩子都不會忘記曾經有這麼體貼的人,做了這樣的事。
我很期待,我自己也可以是這樣的人。
=========================我是心得分界線的小孩====================================
文中有修改了一段美國著名神學家尼布爾的祈禱文,
原文是:
願上帝賜我平靜,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
願上帝賜我勇氣,改變我能改變的事;
願上帝賜我智慧,明辨兩者的差異;
作者改成:
願上帝賜我平靜,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人;
願上帝賜我勇氣,改變我能改變的人;
願上帝賜我智慧,瞭解那人就是我;
不要想改變他人,從自己做起,花再多力氣去將他人塑造成你內心中期許的模樣,最終只會事倍功半。
結論:這是一本花一個小時就能看完的書,卻要花一輩子才能消化。
blog 與課程更新內容,請前往新站位置:http://tdd.b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