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長尾理論-打破80/20法則的經濟學 
作者: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
譯者:李明、周宜芳、胡瑋珊、楊美齡
出版:天下文化,2006 年 10 月

何謂「長尾」?

網路上到處都能找到相關介紹了,可以參考這裡這裡、或這裡

IT 書籍市場的長尾

昨天去天瓏書局買書,結帳時撇了一眼銷售排行榜,《聖殿祭司的ASP.NET 2.0專家技術手冊》仍盤據榜首的位置--嗯,不意外,好書果然不寂寞。再看看自己翻譯的書- -咦!上面貼著「Top 10」的標籤耶,不論其實質意義為何,心底總是高興。因為,我並未預期這本書會有多亮眼的銷售成績。一來是這本書不大可能成為教科書(和特定工具綁得太 緊);二來,軟體工程書籍在整個 IT 書籍市場本來就不大,雖然沒有數據證明,但我認為 IT 書籍的市場大概是:軟體基礎應用 > 程式設計 > 分析設計與軟體工程。第三,書是好書,但我可能翻譯得不好,或不對讀者的味。

在《長尾理論》的序文之前有一段作者專訪,其中作者 提到:「基本上,我這個部落格就是這本書的『長尾』!」我想,這句話正好可以套用在我的部落格上,或者說,我希望我的部落格也能對我的書籍產生一些長尾效 應。至於效果如何,自然有待觀察了。在這段專訪的最後,作者斬釘截鐵地說:「不要再想要征服大眾市場了,因為那邊有太多的強敵與競爭。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利基,只要能夠把一群小眾的消費者照顧好,你就會有很大的生存空間。」這似乎在告訴我(以及其他 IT 書籍作者/譯者):「不要老是想寫(翻譯)暢銷書了,顧好自己那一塊吧!」那麼,書籍是否暢銷,也就不用太在意囉?這樣想固然令人寬心,不過......既然出了書,還是希望它賣得好--誰不是呢?

以上純粹有感而發,談不上什麼讀書心得。

書摘

在「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的軟體中,任何人都可加入測試的工作,他們的口號是:「只要有足夠多的眼睛,所有錯誤都是小事。」 (p.88)

維 基百科有「權威性」嗎?呃,沒有。但是誰又有呢?《大英百科》全書是由一小群平均學歷較高的人所審閱的,其中的廢物和捏造當然比維基百科少(如果有的 話),但它並非沒有錯誤。2005 年科學雜誌《自然》(Nature)的一篇研究指出,在四十二筆科學相關資料中,維基百科每筆資料平均有四個錯誤,《大英百科》則有三個。報導刊出後不 久,維基百科中的資料更正了,但《大英百科》卻要等到下一次重印時才能更正。 (p.97)

我們一向以商業的眼光來看待書籍,認為大多數作者想要靠寫暢銷書發財。但事實是,大多數作者不僅不會成為暢銷作家,也不企圖寫出暢銷書。

一本書要讓大眾市場接受,必須做些妥協:願意選擇廣泛而非狹隘的主題,用會話而非學術的方式寫作。大部分作者做不到這些要求,許多人則不願意做。大多數作者追隨自己的熱情,出書不賺錢也認了。許多人寫書的目的只是要給自己重視的人讀,像是同行或志同道合的人。

這 樣看似無利潤的出版也可以大有好處。書的本身不能成為有價值的商品,卻能成為有價值商品(作者本人)的廣告。許多這樣無商業價值的書都被當成行銷工具,意 在提高作者的學術聲望,推銷他們的顧問服務,為他們賺取演講費,或者是讓他們在世上留下痕跡。由此看來,個人出版不是一種賺錢的方法,而是為了傳達作者的 訊息。 (p.106-107)

注:誠哉斯言!古語云:「無用之用,是為大用。」無形的利潤可能創造更長遠的價值與契機。若能順從自己的興趣,當個快樂的「業餘專家」(Pro-Am),就算沒有太多實質上的報酬,還是很值得嘗試的,甚至是很幸福的。

集體智慧的力量

青蛙設計(Frog Design)顧問公司的趨勢觀察家認為,這正是一個劃時代的變遷:

我 們即將告別「 資訊時代」,進入「推薦年代」(Recommendation Age)。今日資訊的取得,簡直易如反掌。蒐集資訊不再是問題,如何根據資訊做出明智的決策,才是難題。......推薦成為一條捷徑,幫助我們穿越濃密 的資訊叢林,就好像紅酒店老闆能從一堆聽都沒聽過的法國酒中,為我挑出搭配義大利麵的好酒一樣。 (p.146)

口 碑擴大,是長尾市場第三股力量的展現:利用消費者的意見,連結供給與需求。第一股力量(生產大眾化)拉長了市場尾巴,第二股力量(配銷大眾化)讓人人都能 進入長尾市場。但是光有這兩項還不夠。只有加上第三股力量,幫助人們在豐沛的選擇中找到他們想要的,才能真正釋出長尾的澎湃潛力。 (p.146)

80/20 法則

長久以來,80/20 法則一直遭到誤解,而原因有三。首先,實務上這個比例幾乎不會洽洽等於 80/20。我所研究過的大量存貨市場,大部分都是 80/10,甚至更懸殊(也就是少於 10% 的產品創造出 80% 的銷售額)。

如果你覺得奇怪,80/10 的兩個數字加起來為什麼不等於 100,那麼你已經找到 80/20 法則第二個誤導之處。「80」和「20」指的是完全不同事物的比例,其中一個指的是產品比例,另一個則是銷售額比例,因此加起來不必等於 100。

.... 長尾理論的真正啟示,是要我們別被 80/20 法則牽著鼻子走。即使 80% 的營收是由 20% 的商品所創造,我們也沒有道理不要其他那 80% 的產品。在長尾市場,積放存貨的成本很低,因此不管商品的銷量如何,你的存貨都應該儘量多樣化。世事難料,有了功能強大的搜尋引擎和推薦系統,排名在後面 80% 的冷門商品,很可能哪天就會擠入前 20%。 (p.180-181)

商品的分類 

在 資訊科學的世界裡,事務如何歸類是個棘手難題,也稱為「本體論的難題」(ontology problem)。「本體論」在各個學門意義各異,但對圖書館員和電腦科學家而言(就商店店長而言亦如此,不管他們是否意識到),「本體論」一詞是指安排 事務的方式。杜威十進位分類法(Dewey Decimal System)是歸類圖書的一種方式;大英百科全書是編列資訊的一種方式....。 (p.215)

至 於在網路書店,亞馬遜一開始會給這本書五、六個類別。然後顧客會藉著「標名」(tagging),表達個人意見,也就是說,購書者可就本書鍵入任何字,建 立自己的分類(「網際網路」、「布洛克」、「以後再讀」、「柏瑞圖」、「技客(geek)好禮」等等)。其它顧客也能看到這本書還有哪些標籤,而這是另一 種有用的架構,有助這本書找到它在這個世界的位置。「標名」過程創造出所謂的「民眾分類學」(folksonomies);這是後驗分類法,完全根據人們 對某事務所認知的意義而定。有趣的是,亞馬遜很重視這些標名,甚至將它們置於自家的預設分類之前。 (p.221)

注:每個人對事物的分類看法不盡相同,而且也些東西本身就可能歸屬在多種類別。如果店家只主觀的把商品歸在一類,可能有些顧客就會找不到。不只是網路商店,現在實體商店也到處可見多重分類,例如:在電器用品貨架上可以找到小夜燈,在寢具用品的地方也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