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書摘:《研究科學的第一步》
中文書名:研究科學的第一步
英文書名:Advice for a Young Investigator
作者:Santiago Ramon y Cajal
翻譯:程樹德
「如果當初進入研究所時就看過這本書,或許可以少走一些冤枉路。」是我讀這本書的時候,心裡時常出現的想法。書中提到許多做研究應有的態度跟觀念,但不會讓人有喋喋不休、令人生厭的感覺。作者就像和藹的長者,對後進不厭其煩地提點、說明,深怕新手走岔了路。
不過,這本書有不少句子讀起來有些彆扭,例如:
「偉人有時是天才,偶爾是兒童,可是永遠不完全。」 (p.53)
「如果我的努力只是添加一點小細節,那到底會有什麼幫忙呢?」 (p.58)
很少看到或聽到「會有什麼幫忙」這種說法,「會有什麼幫助」不是很平常的口語嗎?
「很明顯,這種冷酷的儀器狂,不能對任何人有好處,對自己也是個大傷害。」 (p.154)
猜想英文可能是 Couldn't benefit...。一般我們會說:「對任何人都沒好處」吧!
潘震澤先生也針對此書寫了一篇比較專業的譯評,但這篇譯評僅針對本書的引言部份做討論,未就各章的內容加以評析。
雖然有些缺點,但本書依然值得推薦給有心做研究的人(要是出版社能重新校對潤飾,發行第二版就更好了)。
以下是一些書摘和隨手筆記:
=================< BEGIN >===================
第一章:引言
我們基本上沒辦法透視自然現象的真理,或者自然現象的本質。因此,我們的立場不 只是假設自己無知,甚至無可避免的要假設自然是不可知的,宇宙的「本質」並不是我們科學家所能夠知道的。......諸如生命的起源?物質到底是什麼東 西?運動到底是怎麼產生的?人的自覺意識如何出現?我們必須承認,人類的心智,基本上沒辦法解決這些艱難的問題......大腦的產生,並非讓我們發現事 物的終極原因,反之,要讓我們能夠決定事物的近因,以及事物之間不變的關係。我這樣講,似乎要限制人的心智能力。其實,人的心智能力所能達成的工作,已經 極其龐大了。我們人類的頭腦既能讓我們了解世界的能力,這樣就已經產生了極大優勢,讓我們可以改造環境,改造世界,來改進人類的生活。因此,縱使不知道事 物的本質,我們能夠做的,還是很多呢。 (p.42)
我們該知道,其實最傑出的發現,根本不依靠邏輯的演繹關係,學者完全不需要學任何邏輯....因此,與其看空洞的研究方法,還不如讀偉大的科學或開拓者的作品,例如:伽利略、克卜勒、牛頓......。 (p.45)
注:如同讀書要讀原典,會比看那些後來延伸詮釋的書籍更有價值,更能啟發思考(還是原汁原味好)。
叔本華在《意志與表象的世界》 (The World as Will and as Representation) 這本書裡面談到邏輯時,他說:「最好的邏輯,就是在認真探究時,應該把全部邏輯規則拋棄。」他又說:「想要在實際的研究裡面運用邏輯,就像是學走路時,先 研究力學的定律一樣。」 (p.49)
第二章:坑殺新手的陷阱
我認為聰明的年輕人,其心中最不幸的觀念,就是對偉大科學家過度地崇拜。另一個影響年輕人的大問題,就是認為很多問題無法被我們解決,甚至連攻擊它 都沒有辦法,因為年輕人自認能力不足。以上是年輕人最重要的錯誤觀念。......新手閱讀天才所寫的作品時,可能會迷戀於他優雅的文筆風格,以及談理論 時漂亮的戲法,如果新手能夠逃脫這天才的魔力,走進實驗室裡去,設法確定前人的觀察是否真確,檢驗這麼有趣的觀念是否能夠重複實現,那麼,新手就能逐漸怯 除他對英雄的崇拜,自信心也就逐漸產生。 (p.53)
我們不要在偉人的面前,自覺卑微自覺渺小,我們要讓新手瞭解一個很殘酷、可是無可避免的定律,那就是:新手們的命運,新手們的事業,如果想要飛黃騰達的時候,那一定要能夠破壞跟減損偉人之聲望方能達成。 (p.55)
法國哲學家盧梭講的尖刻話很能令人傷心,可是卻很真實:「世上不可能找到一個有智慧的人,他不努力去吹捧自己的謊言,倒去鼓吹別人所發現的真理。」(p.56)
注:「很能令人傷心」......試改譯成這樣看看:
法國哲學家盧梭說過一句尖刻話:「世上沒有一個智者不努力吹捧自己的謊言,反倒去鼓吹別人發現的真理。」這話雖令人傷心,卻很真實。
剛畢業的學子,腦子裡有另一個錯誤的觀念,他們說:「各門科學最重要的東西都已經被發現了,都已經被鑽研得很清楚了,如果我的努力只是添加 一點小細節,那到底會有什麼幫忙呢?聰明努力的觀察家,已經在麥田裡把麥子都收割了,我是否只能做拾穗的工作?......」這說法的真相,其實是「怠 惰」偽裝成「謙虛」,「懶散」偽裝成「卑微」。 (p.58)
我可以很公平地這樣說,一般來講,沒有任何科學問題是已經被做得光光的,而不能再重新去探討。相反的,人已經給問題搞得筋疲力竭了所以不願再繼續去 探討,不願再去深究。......其實,我們之知識是非常片段而瑣碎,因此,甚至最被精深探討過的課題,裡面仍有很多未知的新發現。 (p.60)
注:「我們之知識」的「之」字有點彆扭、文謅謅的感覺,試改用「的」:.....其實,我們的知識非常片段而瑣碎......
如果,新手願意蒐集更精細的資料,從事這些精明睿智的開創性科學家所不願做的事,那麼我可以保證,在新手尋找瑣碎的細節時,最後可以訓練他的分析能 力,可以讓他有強之分析力,以及觀察力,用這兩種力量及他的細密證據,可以成功地解決重要的問題。......還有,我們一定要記得,我們人所認為的所謂 重要不重要,偉大或者渺小,其實是基於我們人類觀點所產生的錯誤,在自然裡面沒有高等或低等,沒有優秀或惡劣,也沒有主要或次要的關係。 (p.61)
注意細節以及重視方法跟技術,這兩件事有極其重大深遠的影響。 (p.62)
因之總結來說,世上沒有小問題。表面上看起來很小的問題,其實是我們所不了解的大問題,真的!宇宙內並沒有知識份子所看不起的小細節,有的只是頭腦 不靈光的學者,他們渺小的智能,沒辦法參透這無窮無盡的宇宙.......在考慮大自然運作的機制中,淺薄的人把某些部份看作重要,把某些當作次要,可是 對有創見的思想家而言,他把大自然的事物區分為已經瞭解的,或者不太瞭解的,而不管這些東西是否大小,是否對人類有立即的用途,沒有人能預測某件事物在未 來有多重要。 (p.63--64)
我們攻擊自然界各問題時,只考慮這問題是否值得我們去研究,不要考慮到這問題是否有應用價值,考慮應用價值時,會干擾我們的專注力,甚至減弱我們的分析力。 (6)
有些人要解釋他為什麼失敗又沮喪,就說他沒有做科學的能力。......只要學生相信,好的教育仍然能夠創造人才,只要他能夠灌注很長的時間,來分 析一個特定的科學題目,甚至普通心智能力的學生,都可以產生一些新成果,都可以享受科學的樂趣。......如果缺乏天生的心智能力,其實可以用「努力工 作」跟「專心致志」來彌補。我們可以說,工作可以替代才能,甚至可以這樣說:工作可以創造才能。 (p.69--72)
第三章:需要何種心智能力?
當新手第一次讀經典名著的時候,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發現書中的缺陷跟錯誤,可是,如果對名著太過於尊敬,就像是所有激情狀態一樣,都能防止頭腦對之 進行批判性評價,如果讀了一次感覺到頭腦很累,沒辦法領悟,也沒辦法完全吸收,那麼休息幾天吧!幾天後用冷靜的頭腦跟清醒的判斷力,再讀第二次或第三次, 然後逐漸地,書中的缺陷就變得愈來愈明顯,而裡面不合邏輯或是錯誤的地方,也被揭發出來;看起來漂亮的假設,失去了它的權威性,揭發出它們非常不穩固的根 基,我們終於能不被他的文采所迷惑,換言之,我們終於能逐漸瞭解,對這部經典作品,吾人不再是盲目的崇拜者,而是這本書精明的裁判,這個時候,研究就可以 開始了,可以用更好的假設取代作者原有的假設,讓書中每一件事情都經過你嚴厲的批判。
沒有自信心的人,不知道專心致志的神妙力量,這一種大腦的偏極化也就是涉及你對事物的全盤感受,能夠讓判斷變得更精緻,能夠豐富你的分析能力,也能 夠刺激建設性的想像,而且因為把全部的理性及推理力量放在問題上面,使人能夠發覺以前看不到的事物間的微妙關係。......長久時間的「專注」能夠讓我 們的心靈在最複雜的問題中,也能夠感覺到一絲光線。
第四章:生物研究的新手須知
法國科學家拉普拉斯(Laplace)曾經指出:「所謂發現這種事,其實是把以前不相關的兩個觀念連在一起而已。」 (p.113)
一旦一個人想要得到百科全書似的廣博知識,那他的研究立刻就會觸礁,因為一個缺乏秩序的心靈,會想要不停的獲取知識,而這種心靈是好動的,沒有紀 律,而且不能專心。......擁有這種心靈的人,可以變成一個偉大的作家,非常令人快樂的閒談家,甚至是一個有名的演講家,可是這種人不可能在科學上有 大發現。 (p.117)
=================< END >===================
唉~又放縱自己去看一些有的沒的書了,我此刻的心正是缺乏秩序的、好動的、沒有紀律的......得趕快收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