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Days Taiwan 2009 會後感
選課選餐
今年大會從選課選餐開始,就足見台灣微軟重視學員的意見,從用餐地點更為集中,接駁車目的單純,往返時間縮短,相對來說班次就多,學員就比較不需要等,到增加就近 - 台北101,甚至就地 - TICC 用餐的比例,還有選課期間因某些課程超乎預期的熱門,臨時更動了教室的配置,以利熱門的課可以容納更多學員選課,都反映出學員的意見有被重視。圖 1、2:5分鐘內可抵達的用餐選擇比例增加到 50%。
大會背包
每年都會送的大會背包,也算是活動好不好的指標之一,當然也要來個評比。去年有參加的人就知道,08 年的背包 Logo 蠻圖 3:後背包主要背負系統元件示意圖。(圖片來源:樂遊家戶外旅遊專賣店)
Show Girl、吉祥物
老實說,參加這種技術盛會,我的心思一直都是放在課程上,沒有很注意 Show Girl (以下簡稱 SG) 這一類的生物,但是今年的不一樣…,今年代表官方的 SG 僅有兩位,但是因為今年大會有「Tech‧Days 每日幸運星」這樣的活動,讓吾輩技術人員得以名正言順、大大方方地與 SG 合影留念,只能說大會活動小組確實是還有大會吉祥物也不得不提,今年的代表是在 IT 人員眼中,最至高無上、神聖不可侵犯的機房守護神 - 乖乖大神是也!(有人知道應該怎麼稱呼他嗎?)大神一出,現場果然逾百信徒夾道膜拜…喔不,我是說現場學員不論男女都爭相合照啦,大神果然法力無邊,料想這一陣子各家單位的機房,除了原本的綠色乖乖以外,說不定還會出現與乖乖大神合照的相片呢!
圖 4、5:乖乖大神親臨 Tech‧Days 圖。(圖片來源:Tech.Days Taiwan 官網)
攤位廠商、活動與服務
由於今年的大會贈獎活動配合攤位闖關,看在 Windows 7 旗艦版以及 Xbox 360,當然要遵照遊戲規則達成抽獎條件,所以幾乎大部分學員都有造訪每一個擺攤的廠商,個人認為這項活動蠻成功的,廠商也都很夠意思,送的小贈品實用度也很高,像我有拿到品質不錯的筆記本、鑰匙圈 LED 燈(夜間在背包裡翻找東西超好用)、會變色的 LED 鬧鐘(據說持續變色有減壓的效用)、超神奇之可吹熄的 LED 燭火,當然少不了一堆筆…,雖然最後我與大獎無緣,不過拿到一堆實用的贈品也聊勝於無囉。另外,要給贊助 CommNet 硬體的兩家廠商 – 微星、浩鑫拍拍手,分別提供的 ULV Notebook、AIO PC 都兼具美觀、好用的優點,浩鑫在多年前就以準系統打響名號,記得我在前一家公司當 MIS 時,當時公司所屬的門市專櫃清一色都是用浩鑫的 XPC 準系統來當 POS 結帳主機,當時就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因此浩鑫跨足 AIO PC 有優異的表現倒也不意外;相形之下,微星這次在 Tech‧Days 所提供的 ULV Notebook,扭轉了我對微星筆記型電腦的印象,同樣是在前一家公司工作期間,曾幫公司採購過微星的 12 吋 Notebook,當時是看上它的性價比不錯,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算是相當符合我們需求的,但是買來使用幾天後,發現鍵盤的反應不是很靈敏,常常打字都會掉字,要注意每一個鍵的按壓狀況,太輕的話就會感應不到,更別提回饋力道、順暢度了,甚至外型也說不上美觀,一度讓我將微星的 Notebook 列為拒絕往來戶…,好在約莫 3 年後的今天,再度有機會在 Tech‧Days 會場使用微星的 Notebook,發現之前的壞印象已不復存在,鍵盤的手感大有改善,稱得上好打,跟我目前在使用的 Acer TravelMate 3043 相比毫不遜色,外型上也不錯,輕薄具時尚感,如果普遍來說對 ASUS、Acer 的 Notebook 整體印象分數有 85 分的話,那今日的微星 Notebook 我會給 80分,也就是如果有機會要採買的話,微星的產品應該是可以納入考慮清單。所謂 NPNT – 沒圖沒真相,大概在 Google 上搜尋一下,剛好 Mobile01 都有開箱文可以參考,就提供給大家囉:
- MSI 超輕薄 NoteBook 引領新風潮 - MSI X-Slim X340 入手搶鮮分享
- [新品測試]ALL IN ONE Atom 雙核 Shuttle X50
- [新品分享]ALL IN ONE Atom 雙核 Shuttle X50 ~第二章~
課程內容
終於來到這裡,參加技術研討會的感想,重點當然是課程內容了。話說筆者來到現在的公司任職之後,已經從原本硬體建置、維護工作為主的 MIS 人員,轉職為軟體開發、測試為主的 Programmer,因此今年所選的課大多是跟程式開發相關的課程比較多,三天下來的感覺,收穫頗豐,理由是我選的課程都講解了不少實務上的經驗分享,以及案例的討論,這幾門課所分享的經驗,是自己摸索或者買書來看都不一定能學得到的東西。例如第一天由唐建孟講師所主持的 BIN201 - 微軟商業智慧完整藍圖及最佳案例分享 (難度等級:200),唐講師的節奏掌握得不錯,口吻詼諧,上起課來很輕鬆,加上課堂上討論了做 BI 常用到的圖表,在甚麼情況下的最適使用情況,點到了許多以前我從未想到的重點,讓人頗有茅塞頓開的驚喜,因此我的專注力一直維持在高檔,也獲得了不少啟發。
來到第二天李智樺講師解說的 DEV301 - 真實世界的測試開發技術導論 (難度等級:300),這門課也很讚,這一兩年也有幾次機會去微軟參加李智樺老師主講的研討會,所以對他上課的風格還蠻熟識的,是一個很幽默 (有點無厘頭式的幽默)、很令人佩服的前輩,課程中分享了 Test-Driven Development (TDD) 的一些要點與見解,一步步示範測試開發法的實際作法與技巧,也很大方地分享原始碼 (雖然我沒有拿到光碟…XD),上他的課只能說真的很過癮,為了上這門課他自己用 Silverlight (還是 WPF?) 寫了一個 Presentation 程式 (課堂上分享的原始碼應該就是這支程式,可惜沒拿到不能確定),看他 Coding 除了讚嘆還是讚嘆,流暢度沒話說,會有一種欲罷不能的感覺!
而第三天由楊志強講師所主持的 DAT302 - SQL Server 2008 資料庫查詢計劃全覽 (難度等級:300),這門課用行話來說就是蠻硬的一門課,聽課的人要熟練 T-SQL 還有對索引 (Index) 等 SQL Server 的運作方式有一定程度的瞭解,否則課堂上應該會浮現一堆問號,好在近半年我對 T-SQL,以及 SQL Server Database Engine 有下功夫,所以對講師所講的東西還能理解,也學到一些蠻實用的技巧,諸如:SQL Server 2008 的 SSMS 檢視「預估執行計劃」時,會提示 Missing Index 、如何比較前後兩次查詢計劃的優劣 – 查看前後兩次執行計劃 Select Output 的子樹成本 (Subtree Cost)…,另外也提到了交易隔離等級、各種 Hint、查詢計劃指南…這些我之前比較少接觸的議題,上完這門課的感覺是非常充實。
以上三堂課個人滿意度很高,所以特別提出來介紹,未來有時間希望可以發文分享這幾堂課的上課心得,沒提到的不代表上得不好,可能是我沒上到 (特別是今年跟同事輪流上課),或雖然有上但對我來說不若以上幾門課讓我產生的共鳴,顧及篇幅以及本文重點是 Tech‧Days 的整體會後感,因此就不一一介紹。還有時至今日,透過網路跟 Blog 得知,有些學員的對於今年課程的滿意度不高 (大部分是非開發方面的課程),其實就我自己的經驗來說,通常我會選自己有興趣 (有點是廢話)、也應該有辦法聽懂講師的課去上(自我審視評估一下),說更明白一點,有些課程的主題我根本沒涉獵過 (例如:ASP.NET MVC),就不會勉強自己或為了趕流行去聽,畢竟聽課也是很累的,聽對自己有實質幫助的課,才不會搞得又累又浪費時間,基本上講師所講的內容若能聽懂七成,其餘二~三成是新的東西 (或是經驗上的分享),那這堂課就不會太難吸收,也應該可以帶來一些啟發才是,反之,若自身的技術能力還不足以上這門課,那聽起來一整個痛苦,因為有太多不懂的東西,很容易就開始神遊了,那假如是能力很強,卻去選到很基礎入門的課,當然也容易覺得這門課了無新意、乏味,一樣也不好。所以說,給未來有意繼續參加的學員一些建議,我覺得微軟辦研討會很好的地方是,除了會大略敘述即將講解的內容以外,還會提供難度等級供參考,這對評估自己是否能聽懂這門課是一個不錯的指標,下次選課也許可以注意一下。
缺點及改善建議
廢話不多說,個人條列幾項建議:- 建議課程表能早一點出來,在開始報名前比較理想,記得最早開放的報名時間應該是在七月初吧,不過課程表是過了八月中才出來,雖然我對 Tech‧Days 課程有信心,但還是會擔心萬一今年的課比較不感興趣,那就不 OK 了,畢竟也是白花花的 4900 塊錢呢,想先看看實際商品再敗下去,這要求應該不為過吧?
- 實機體驗教室 (Hands-on Lab) 的利用率不高 (因為學員不是在上課就是在參加活動吧…),不知道主辦單位是否有其他變通方式,例如像課程可以線上觀看一樣,Hands-on Lab 也許可以開放讓大家線上操作?
- 希望以後 Tech‧Days 那三天的中午休息時間,能夠如同去年一般開放大會堂供學員休息,今年沒有這樣的服務還蠻驚訝的…。
- 也許課程上的規劃可以有一定比例的實務案例或經驗分享之類的議程,猶記去年似乎是 SQL Server 2008、Windows Server 2008、Windows Mobile 6.0 上市,所以去年的 Tech‧Ed 個人感覺比較像是產品發表會,大部分議程也都是在談有甚麼樣的新功能,反觀今年的課程我覺得今年比去年好的地方,主要是大多在談實務經驗分享,讓我可以從別人經驗裡學習,而這些都是經過驗證的。當然啦,這可能跟產品週期有關,但我建議未來的 Tech‧Days 能妥善規劃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