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 — 聰明的挑戰者(摘自Ifanr)

摘要:Amazon — 聰明的挑戰者(摘自Ifanr)

Amazon 的 Kindle 系列更新時間相當穩定,當前的 Kindle 3 是在去年八月發布的。現在隨著平板大潮的興起,Amazon 將會跟著下海,推出 Android 版 Kindle 的傳言也是不斷傳出。或者說,並不是什麽傳言,而已經成為現實,Amazon 正在等待合適的時機,放出它第一款彩屏的閱讀設備。

前幾天 TC 的 MG Siegler 爆出了 Amazon Android 平板的一些消息。從他的描述來看,這款機器充滿了 Amazon 的風格:

不追求硬件,不追求表現力,內容取勝,廉價,附帶優惠。

Amazon 非常清楚自己的優勢,它有世界上最好的閱讀平臺,有完美的營銷能力,強大的服務,甚至還有自己的 App store。它也的確在圍繞著這些優勢打造產品,Amazon Android 並不是 iPad 殺手,但它會比任何 Android 平板賣得更好,走得更遠,因為它不想殺死 iPad,而是希望細分 Pad 市場,獲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在昨天關於團購的文章評論裏,讀者@wonsore 關於 Pad 市場的這段評論深得我心:

我同樣覺得一窩蜂的上 pad 產品是泡沫。但我覺得這並非 Pad 本身造成這樣的泡沫,而是以 Google 為首 Android 在平板上不思進取造成的。假設(僅僅是假設)Google 能造出比 iPad 更適合人們使用的 Pad,而非亦步亦趨打造第二個 iPad,那顯然又將是場革命。

每個人都看到了 Pad 市場的潛力,但並不是每個廠商都能認清現實,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麽。Pad 市場與手機市場相比,其實並不相像,Android 當年生存並且取得大發展的手段,在這個市場裏很難發揮作用,為什麽?

因為手機是必需品,因為手機有運營商補貼;而 Pad 不是必需品,Pad 的運營商補貼並不常見。

借助運營商補貼,Android 依靠機海以及相對較低的價格,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初期的 Android 手機是什麽樣子,想必大家心裏有數,一句話足以描述:“Just for Apple hater”。

對於 Pad 市場來說,這一條就不夠了,Pad 對家庭來說並非必須品,而由於缺乏運營商補貼,與每月付出 50 刀簽約手機相比,一次性付出 600 刀購買 Pad 更讓用戶心疼。這也改變了他們的購買行為,使得在采購 Pad 的過程中,用戶更加的理性,對於價格更為敏感。

從軟硬件水平來說,我說當前的 iPad 2 要高於 Android 平板,應該沒有多少異議吧?無論是外貌黨還是內涵黨,都能在 iPad 2 身上獲得足夠的快感,而它的價格呢?與 Android 的平板卻基本持平。這樣的狀況下,消費者為什麽要去購買一個價格差不多,各方面都要差一截的平板產品?不管是 Xoom 也好,還是不斷降價的 Acer Iconia,都是照著 iPad 在做產品,這條路換成 Android 手機,行得通,但換到消費者更為謹慎的 Pad 市場,就沒人買單了。

什麽樣的挑戰者才足夠聰明?

之前我們說過,你要想在一個某產品占絕對優勢的市場裏生存,要麽你有更好的產品,要麽你犧牲利潤,賣得更為便宜,要麽你細分市場,只奔著一小塊蛋糕而去:
比 iPad 2 更好的 Android 平板,在 Android 演進到 4.0 之前,應該是不會出現了;
價格戰?國產的大量山寨平板一直在走這條道路,而且也不算失敗,一年時間,從 Arm 11 進化到 tegra 2,不管從哪方面說,山寨平板的進步都是巨大的;

可山寨只要吃一點點份額就足夠了,對於大廠商來說,得不到足夠的市場份額,就無法平衡支出,賺不到錢,就是失敗。那剩下的路,就只剩細分市場這一條了。

初代 Android 平板盡管失敗,但仍然有一些亮點,華碩的 Transformer 就是其中之一,其鍵盤與主機的設計深受好評,剛剛上市的時候,甚至一度出現了斷貨的狀況,對於這款平板的興趣,明顯要高於其他產品。它獨特,某種程度上解決了輸入問題,而且合體以後,續航能力也可圈可點。這是聰明的設計,但仍然是小聰明,它的基本特點,還是沒能走出 iPad 定下的條條框框。

Amazon 卻不同,它並不想克隆一臺 iPad,它有堅定的目標,它的步伐非常穩健,不管是 Cloud,還是 App store、Kindle store ,都是為了唯一的終極目標:平臺化。

既然如此,Amazon Kindle 平板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它平臺的附屬品,不需要高端配置,不需要高分屏幕,甚至沒有攝像頭。只需要廉價、續航、方便的網絡鏈接、以及愉快的閱讀體驗。Kindle 現在是,未來是,永遠是內容的承載物。它不會去挑戰 iPad,它挑戰的,是 iTunes store,是 iBooks,是可以賺到錢的服務,是未來影音文字產品的銷售網絡。

這才是一個挑戰者應有的態度,一個業界巨頭應有的戰略眼光。跟隨是好的策略,但當你已經追上對手,與它站在同一個高度的時候,你所想的,應該是:“我該怎麽走”,而不是:“看看對方怎麽走”。

我就像一只趴在玻璃的蒼蠅,前途一片光明,卻找不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