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之所以迷人,在於她總是從不可能的想像開始,而夢想的實踐者,往往不會去考慮「辦不到」這件事,他們唯一在乎的只有實踐的過程 ~「再困難,也不讓夢想熄火」,這是〈今周刊〉統一超商總經理徐重仁專訪標題,我想也是很多創業者的心情寫照…
而今年中秋三天連假,最火熱的全民運動不是烤肉賞月,而是看《賽德克.巴萊》,導演魏德勝在這部電影中,重現了 1930 年的「霧社事件」,這個在他心裏蘊釀、發展多年的夢想終於在今天實現了,而當年僅是他個人的一個夢想,如今卻成為台灣電影工業化發展最重要的里程碑。
台灣電影一直停留在手工業的發展模式,電影工作者除了政府少數的輔導金之外,就只能自籌資金、找人,用最簡單克難的方式將電影拍出來,一直到《海角七號》,投資者嗅到了商機,同時看到了國片賺錢的可能性,開始為國片挹注資金,《賽德克.巴萊》光是郭台強就投注了三億進去,加上大大小小的投資,這部電影匯集了總共七億的資金,而這背後的意義不是表面上的那七億,或是未來回收的巨大票房,最重要的是,這部電影拍攝過程中所導入的電影拍攝技術,還有工業化的發展模式,包含外部資金的運作以及電影的行銷作業,這才是《賽德克.巴萊》對台灣電影產業發展作出的最大貢獻...
曾有人說過:成就夢想不在於你願意付出多少,而是你願意作出什麼樣的犧牲,來換取成就夢想所需的資源,如果魏德勝當年沒有睹下一切身家,冒著可能賠上一家人未來的風險,堅持拍出《海角七號》,就不會有接下來一年至少一部破億的國片電影市場,更不會有今天的《賽德克.巴萊》,有技術、會拍電影的人多的是,但是會這樣追求夢想的電影人恐怕只有他一個,更何況很有可能讓他的人生掉進地獄的「海角七號」,還只是為了成就《賽德克.巴萊》的轉進之路而已 ~~
//
一直以來,總希望有一天,能夠在軟體這個領域打造出自己夢想的網路服務,當然,這個過程是辛苦的,相較於電影,台灣的軟體產業的發展還有一定的基礎,然而若是與硬體工業對比,這條路還是相當漫長,不過就像《賽德克.巴萊》,資金往往不是問題,能投資的大有人在,問題在於這個投資是否能讓投資者看得到回收,如果魏德勝沒有以《海角七號》證明國片市場的票房能力,後面的幾部破億商業大片,幾乎不太可能開拍,更沒有今日的國片曙光。
這幾年行動裝置與相關技術的堀起,正為台灣軟體從業人員帶來一些希望,不需要動輒百億千億的資金,其實就可以厚實軟體產業的基礎與實力,甚至成就這個產業的未來,有的時候我都在想,DRAM、面板這些硬體產業虧損的資金,只要一點點拿來發展軟體工業多好,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軟體人必須先證明自己,拿出實績,否則別寄望任何人在乎你的夢想 ~~
//
去年在偶然的機會下接觸了目前全力研究的技術,在這門技術上,我想我看到了台灣軟體產業發展的可能,從那個時候開始,便逐步放棄了手上正在進行的一些工作與學習的技術,全心轉向這個領域發展,這過程的心得,正發展成一部大書,今年最後一季,將會與大家見面,而接下來,我希望能夠經由這部作品的拋磚引玉,透過研討會與講課傳播出去,讓這門技術能在台灣奠基,在下一個行動科技的黃金十年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