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ud Computing] 到底有什麼樣的特性才算是雲端運算?

雲端運算是一種新的資源整合方式,將雲端供應商的運算資源集中起來,並且利用使用者付費的精神將服務開放給使用者,使用者只需要付出很少的成本即可享有與大型企業對等的運算服務,在這個架構下發展自己的創意,並分享給所有使用智慧型裝置的用戶

我在拙作 Windows Azure 教戰手札的第一章時,給了雲端運算這樣的個人定義:

筆者認為雲端運算是一種新的資源整合方式,將雲端供應商的運算資源集中起來,並且利用使用者付費的精神將服務開放給使用者,使用者只需要付出很少的成本即可享有與大型企業對等的運算服務,在這個架構下發展自己的創意,並分享給所有使用智慧型裝置的用戶。

今天在臉書上看到工研院出的台灣雲報 (雲端產業的電子報),其中有篇文章是台達電雲端技術中心的資深處長翟本喬先生所寫的 "什麼不是雲端運算" 一文,文中的論述幾乎 100% 打中了台灣目前的雲端迷思,包括很多的行銷術語和技術迷思 (用 Hadoop 就是在寫雲端程式) 之類的,並在最後下了一個真正雲端運算的註腳:就是服務

沒錯,雲端運算的最終目標是讓運算的能量可以像水電費一樣隨選使用,並且雲端的供應商是基於服務 (service-based) 的方式來提供自己的基礎建設來給使用者選擇,它的精神應該是在服務而不是產品,產品只是提供該服務的一部份而已,同時,為了要提供這樣的服務,雲端供應商都要建設中大型的機房或資料中心,才能負擔這種隨選服務的龐大需求,而不是有機房就算雲端。

對用戶端方面,用戶端可以透過手上不同的設備存取雲端的資源,這是一種資訊服務的消費,但如果資訊服務的供應商沒有相對應的服務能量,就無法有效的供應這些資源,以 SaaS 來說,如果 SaaS 的供應商沒辦法提供足夠的能量以及系統架構來支撐他們的 On-demand Software Services,那基本上也不能算是雲端的軟體 (即使他們聲稱是)。

"隨選 (On-demand)" 在雲端運算上是需要達成的最終需求之一,若服務沒辦法做到可由使用者隨選的話,就離雲端有很長一段距離,因為要做到隨選是很難的,使用者對運算或資訊服務的需求很難預測,你無法知道今天使用者要的只是一個小 Hosting,還是要用到近乎超級電腦的資源,而雲端供應商所做的努力,正是為了要達到隨選的終極目標。

所以,要判斷出廠商給的是不是真正的雲端運算,可以由他們的服務是否可 "自由隨選" 來判斷,不論是 Infrastructure, Platform 或 Software,只要可以達到自由隨選的話,就可以稱為雲端運算的供應商。反之,就當行銷名詞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