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高品質程式碼-Zero defects methodoloty

  • 2181
  • 0

邁向高品質程式碼-Zero defects methodoloty

Dotblogs 的標籤:,

晚上翻了一下約耳趣談軟體,正好看到一個熟悉的名詞:Zero defects。最近一次看到,是在PMP的課程中,在講專案品質控管時,戴明博士所提出的零缺點理論。在約耳這本書中,出現這個名詞,馬上吸引我的注意。

如書中所言,很多程式設計人員聽到這個零缺點理論,一定會嗤之以鼻,因為怎麼可能會有零缺點的程式呢?這就如同管理人員想要用行政命令來降低臭蟲數量一樣可笑。但實際上,這邊的Zero defects指的是,無論何時,都要先修正錯誤才去寫新程式。

程式是會長大的,而且會愈來愈龐大,愈晚修正錯誤,修正時所付出的成本愈高。下午要修正早上寫的程式,易如反掌;今天要修正三天前的程式錯誤,回想一下、Review Code後,應該還是可以在短時間內處理完。但是,如果今天要修正三個月前的錯誤,天啊……甚至最近我身邊還發生,要修正兩年前的臭蟲,這所需花費的時間成本可難估算了。

約耳提到另一個愈早修正愈好的理由,我也非常認同:修正錯誤的時間很難估算,但是寫新程式的時間就相對容易掌握。因為很多錯誤,有時候連要重現錯誤的情境都需要花費許多時間,甚至常常要反覆嘗試錯誤才能抓到問題點。也許解決的方式只是加一行程式,但是為了找出這個解決方案,可能要先花上三天的時間。所以如果工作時程中,包含很多待修正的錯誤,那這個時程恐怕很不可靠;反之,若錯誤都修正,只剩下一堆新程式要處理,則時程可靠性倍增啊!

最後一個支持零錯誤的理由,則很容易說服老闆:面對競爭時,反應可以更快。假設目前手上產品已知的錯誤都已修正,而競爭對手推出了雷同產品,但增加了殺手級的功能搶客戶,這時我們只要把該功能補上現在產品,便可立即上市競爭,不用花費難以預期的時間去修正累積下來的問題。就算不是要上市的產品,而是維運中系統,如果我們維持零錯誤,則客戶提出CR時,我們就相對容易估算時程和立即投入執行,不用再花時間去修正累積下來的問題,也可獲得客戶更高的信任感。

回饋到專案管理上,QP階段,要把這個規範白紙黑字記載下來;QA階段,要檢查待處理錯誤和已處理錯誤的數量,以及登錄和解決的時間差;QC階段,發現錯誤應盡快反應到ICC,並盡速排定時間解決。

--------
沒什麼特別的~
不過是一些筆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