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單打獨鬥 、團體合作 or ...?
其他方法都無效時,我們如何鼓舞自己邁向崇高境界?我們如何鼓舞身邊的每個人?--《打不倒的勇者》尼爾森曼德拉
英雄主義
劉邵指出“英雄”是一個完整概念,“英”與“雄”二者不可或缺,不能割裂開來看待:“是故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
在開發團隊裡,我們當然需要英雄,又聰又明,有膽有識,登高一呼,一呼百應,自然水到渠成。
但是也別忘了,推動整個團隊的小螺絲釘,它們埋頭苦幹,聽命行事,領一點點微薄報酬,就可以把肝都賣給公司。
雙贏
英雄表現得越好,拿到更多的報酬,更好的職位;相較之下,螺絲釘就只能「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繼續燃燒肝與熱情,期盼有一天能發光發熱,站上自己的舞台。
在「賽局理論」裡,有個「非零和賽局」,在這種狀況時,自己的所得並不與他人的損失的大小相等,即使傷害他人也可能「損人不利己」,所以賽局雙方存在「雙贏」的可能,進而合作。
看來合作是唯一王道!?
問題是什麼?
問題是合作這件事,你知道,我知道,獨眼龍也知道。
讓我們來看看「納許均衡」跟「囚犯理論」- 囚犯困境是一個非零和賽局。 大意是:一個案子的兩個嫌疑犯被分開審訊,警官分別告訴兩個囚犯,如果你招供,而對方不招供,則你將被立即釋放,而對方將被判刑十年;如果兩人均招供,將均被判刑兩年。如果兩人均不招供,將最有利,只被判刑半年。 於是,兩人同時陷入招供還是不招供的兩難處境。 但兩人無法溝通,於是從各自的利益角度出發,都依據各自的理性而選擇了招供, 這種情況就稱為納氏均衡點。 這時,個體的理性利益選擇是與整體的理性利益選擇不一致的。(摘至Wiki)
囚犯被審訊的方式,看起來像什麼?有沒有像是績效考核時的互評,開發團隊裡的明爭暗鬥某一方面來看是可以適用於上述情況。
於是我們從理論得知,個體會傾向選擇對自己有利的事物,所以無私的合作變得有一定的難度...。
但是你說
「我們是一個Team」,為了不讓口號變成空口說白話,我們的開發團隊可以做些什麼?
- 角色的互換
團隊中成員透過不斷的轉換角色來達到同理心的建立、知識技能的傳播與提升,並經由此方式來協助成員確定專長與能力走向。
從不同角色的扮演中,也能了解開發產品的全貌,而非瞎子摸象,僅侷限於某個區塊。
- 全面的提升
由團隊成員分享其擅長的領域知識,透過教學來降低學習曲線,增加知識價值,且成員也能因此而教學相長。
或透過某種形式的討論,使得真理越辯越明。
團隊英雄主義
不再是只有合作的陳腔濫調,不是寓言故事裡的各自分工、缺一不可,所以才"勉強"合作。
身為一個平凡人我們很難跳脫出局外來看全局,而所謂的合作也缺乏動機。
讓每個成員了解自己都是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了解自己的重要性,進而對團隊產生向心力、信賴與認同,才能達成合作與雙贏,目標是團隊的英雄主義。
雖說產品的產出固然很重要(老闆很認同),但是人才是開發團隊中最重要的一環,不是嗎?
結語
一開始你排斥,後來你習慣,最後你離不開。這就是體制化。--《刺激1995》
---------------------------------------------------------------------------------------------------------
寫完這篇後,才發現這篇文章
http://www.infoq.com/news/2010/11/game-theory-and-agile
實在於我心有戚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