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PMP台北班某位學員很聰明地將上課所學一一應用於其所負責之專案的管理,徵得該學員同意,逐實記錄了該專案的歷程並作分享。讓我們看下去…取得正式任命與授權。學員試圖以專案章程與主管取得初步共識,同時也替自己釐清專案目的與目標,為專案做一個好的開始。雖然,該主管沒聽過『章程』這玩意兒,但這位學員還是硬著頭皮拿著章程去找主管,他選擇作對專案好的決定。這份章程寫得十分好,該寫的都寫了、不必寫的也沒寫(多不表示好)。有效的溝通,總是沒有贅述、用字精準的。這份章程清楚傳達了專案起草所需的資訊,這正是溝通的基本要件。與關鍵利害關係人建立良好溝通。學員跟我討論著初步案情的發展,說著利害關係人其中一位(某甲)不太配合,跟某甲討論專案時總是有一搭、沒一搭的,但這案子需要某甲負責其中一個主題的主導。恰好學員剛上完了PMP第四週人力資源管理與溝通管理課程,了解要從『人』下手、從人的『慾望』著手。他想到某甲曾經很想擁有老闆辦公室的某套儀器,剛好那套設備當時是學員採購的,一套安裝在老闆辦公室、另一套則只有學員擁有帳密權限。他跟某甲說:『我可以幫你開帳號,你也去用用那套設備,很讚!』,雖然某甲仍然擺出了慣見的架子
『舉辦專業技能工作坊』專案歷程紀錄 -- PMP實務應用與經驗傳承
創新PMP台北班某位學員很聰明地將上課所學一一應用於其所負責之專案的管理,徵得該學員同意,逐實記錄了該專案的歷程並作分享。讓我們看下去…
取得正式任命與授權
學員試圖以專案章程與主管取得初步共識,同時也替自己釐清專案目的與目標,為專案做一個好的開始。雖然,該主管沒聽過『章程』這玩意兒,但這位學員還是硬著頭皮拿著章程去找主管,他選擇作對專案好的決定。這份章程寫得十分好,該寫的都寫了、不必寫的也沒寫(多不表示好)。有效的溝通,總是沒有贅述、用字精準的。這份章程清楚傳達了專案起草所需的資訊,這正是溝通的基本要件。
與關鍵利害關係人建立良好溝通
學員跟我討論著初步案情的發展,說著利害關係人其中一位(某甲)不太配合,跟某甲討論專案時總是有一搭、沒一搭的,但這案子需要某甲負責其中一個主題的主導。恰好學員剛上完了PMP第四週人力資源管理與溝通管理課程,了解要從『人』下手、從人的『慾望』著手。他想到某甲曾經很想擁有老闆辦公室的某套儀器,剛好那套設備當時是學員採購的,一套安裝在老闆辦公室、另一套則只有學員擁有帳密權限。他跟某甲說:『我可以幫你開帳號,你也去用用那套設備,很讚!』,雖然某甲仍然擺出了慣見的架子,但他知道事情已經開始有變化…心動了。
平時就要去累積自己『擁有的』,有形或無形的皆要累積,等到需要給別人些什麼時,才拿得出『東西』來換。
隔了一週,學員走出了自己的帳篷,去找某甲談天,才了解到,原來某甲並不是不願意做,相反的,某甲是位認真做事的人,只是這一週跟長官起了衝突,奇摩子差。學員勸他轉移重心,作有意義的事,不必和長官過不去。果然,"溝通"能化解衝突,當你和對方做了情感的交流,這能讓你們之間愈來愈能合作。
做好專案的安排
初擬的專案管理計畫書針對了專案範疇、時程、成本、品質、人資、溝通的部分都做了基本的安排,而該專案的限制之一是不委外,故無採購部分。最在意的還是範疇,要能明確繪製出該專案的WBS、要能明確地定義各個工作包,這是未來一切的根本,接下來的時程、成本等規劃,切不可跟WBS脫鉤了,那邏輯就亂了,專案會出問題。
PM把初版的專案管理計畫書,以Email方式寄給了所有專案成員,並說明專案的初步規劃,促使成員們能了解專案的樣貌。Email上註明了要求接收者在收到Email後務必回覆知悉,同時也發出了下次的會議通知,以及後續交辦任務的指派....等。PM想在這封Email上表達的資訊實在很多。而當要傳遞的資訊愈多時,愈要注意訊息的編譯,要讓接收者能容易解讀,也才能收到溝通之效、收到管理的目的。資訊內容很多時,分項分點是必要的。PM 的『溝通』能力影響著專案運作的效率以及專案的績效表現。
美中不足的是,專案管理計畫書太少運用圖表工具,ex.WBS, Milestone Chart, Checklist, OBS, RAM/RACI, Risk register …等。圖表是好工具,有助於訊息的傳遞,讓他人更能明白你對專案的規劃。資訊呈現方式愈清楚(編譯好),愈有助接收者的閱讀(解譯易)!
學員又去找了某甲,進貢了更多東西,某甲已成為PM的好夥伴囉!
雖然專案管理計畫書已經擬好了,也已一一寄送相關人員知悉,但團隊並不會因此而自然形成(沒有這種好事)。在專案初期,成員總是得一催再催,因為大家都還在觀望,這是在玩真的嗎?我們是個團隊嗎?要聽你的嗎?我有做或沒做有差別嗎?...... PM得刻意地一點一點地做、加緊做,去建立、去形成團隊運作的習慣與規律,讓成員有感受(fu~)到上述的答案皆為"是"!
召開啟動會議
PM召開了第一次的視訊會議,效果很好,以前都要喬時間、跑到指定地點才能開會,現在只要說好時間一起上線就可以了。成員體驗了網路時代不用人到場卻可以面談的便利,有科技真好。對於跨疆域、跨組織界線的虛擬團隊運作,真是得善用溝通科技。會後還做了會議結論的整理,並統一傳遞給相關人員。不過成員們還不太習慣把事情弄得那麼認真,以前常常比較隨性,結果做專案像是在變魔術。
PM在寄給成員的email上,除了會議內容、任務交辦外,還會給好康!隨時隨地展現影響力,很讚!
專案動起來
專案開始有進展了,成員動起來了。陸續收到成員交回的任務成果,PM收到交付標的後,除了回覆感謝該員的努力,也不忘稱讚對方的做事態度。因為是跨組織、跨地域的虛擬團隊,溝通上仍以Email為主,PM在信上一再強調請大家收到信要回傳告知以確認收到。一再地強調提醒,只為逐步架構起團隊的行為習慣。
對於成員的交付標的,PM不能只是收悉,還要察查。PM除了顧大局,在某些關鍵任務上也得注意細節。因為,那些不是小事,而是細節。專案就是一連串細節所造成的,小事沒處理好恐釀成大事。例如在研習營的報名單上,PM提醒著,列給與會人員的注意事項,要以Checkbox方式呈現,才能達到確認提醒的效果;招生海報上要將詳細的課表內容及主講人大名掛上,以能更吸引學員的報名…等,是這些小地方造就了專案的成功(或者失敗)。
沒有那種命令一經下達,立即執行的美好世界。就像今天預計要把招生海報貼出去,心想成員會不會失誤忘記,果然… 連申請也還沒作(總是在最後一秒才出手…是習慣了嗎?)。要改變某個人的行為習慣著實不易,PM只得亦步亦趨地跟催著專案,讓成員感受到PM的存在。
除了關注專案的細節與個別任務的進展,PM也開始提醒自己要做整合。不只是成員們能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也要注意介接地方的順暢。只有PM得以最高的制高點來看全盤、顧全局,這就是做『整合』!PM還要關注專案外部環境的變化,持續地觀察公司的近況、高層的臉色、還有確保專案經費的來源無虞…等。PM抬起頭來做專案,是必要的!
亦步亦趨的管理專案
時程愈來愈接近計畫中設定的第一個里程碑,PM必須每天仔細檢視專案的進展、成員的工作狀況。昨晚發現遺漏了規劃課表,趕緊請負責的成員補上。『變更』是專案必然會發生的,畢竟很難一開始就想得很周全、很難總是事事如料,PM只得亦步亦趨地逐步精進。就是做PDCA!對於專案的變化,PM只得細細留意、面對處理。在源頭未付出的努力,事後都將以變更的樣貌返還給專案,而對此變更付出代價。
做專案要很用功。專案金三角告訴我,要使專案成功,一定得做平衡(做抉擇、做取捨),而不是包山包海。做PM,頭腦要很清楚(對準專案目標)、心裡要很有譜(知道專案的每一步、下一步)、手脚得勤快(珍惜時間)、動作得確實(掌握細節)。
無情的時間巨輪
不知不覺已過了一週,猛然回首,毫無進度的一週,白白地消耗了時間。更慘的是,臨時被指派了新的任務,雜事更多了。沒能把時間控制好,現在所有的事情一一湧來…。招生的狀況不佳,只有個位數報名,硬是湊到了二位數。回想檢討,恐怕也是事前的招生動作沒有傾心傾力而造成的後果(凡是總有因果)。猛然發現自己躲了一陣子,終究~還是要面對現實。
做專案,真是一刻不可怠忽。日期已經接近下一個約定的里程碑,上回視訊會議完,將課程大綱發出後,接續的行動就是招生,經過一周的招生,目前收到的報名者有十五位,將名單提供給各場次的講師(資訊交流),方便大家參考。也相約下次的視訊會議時間,討論一下各自的進度,並將教學檔案作最後定案,以利講義列印。
計畫書經過了好幾次的逐步精進,目前已經是一份很完整的安排,剩下的就是細心的執行和監控,也就進入了專案的高峰,不再只是紙上談兵,一群人開始了投入、也是最費心力的階段。畢竟,『規劃』是理想上的,除了仔細地依著計劃執行,還得反覆不斷地追蹤、檢討改善,做大量的溝通、領導、協調和控制。
在繁忙、如洪水般湧來的工作事務中,成員們艱困地抽出時間進行課程準備,大家都辛苦了,也愈來愈接近研習會舉辦的時間了,要好好鼓舞大家要有信念,我們一定能辦出具實質幫助、有力量的研習會!
專案已經走了好一段時間,這時候更要不斷地提醒自己與專案成員,要回想當初成立本專案的初衷,不要忘了緣起而愈走愈遠、愈走愈偏離原來的目的。常常是這樣的,一群人忙到最後會漸漸忘了本來做這個專案的目的、辦這個實作研習營的目的,我們是要辦一場對艱澀議題的深度研討、或是要辦一場能讓與會者得以邁入大學問的殿堂。時時提醒自己,回想専案的初衷、掌握專案的獨特性,把它完整無缺的呈現出來,那專案要獲取利害關係人的滿意也就不難。
進入專案尾聲
舉辦研習營的前一週,專案也進入了執行細節。將講義改成彩色列印,為了能達到更好的解說效果、確認當天的餐點供應商與供應數量、找到了過期但仍可用的實作器材、整理好了參加名單及通訊資料、為每位參與者製作名牌…等,雖然與會者大家都互相認識,但所有的細節還是要注意,也要做出那個樣子來。
”行百里路半九十“,準備的愈完善、愈是能依著計畫,得到成果的機會也就愈高!
上課的講義都到齊了,原想在昨日下午的face-to-face meeting上,大家就講義安排做共同討論,並當場修改。但又因為緊急事故,某些成員無法出席,預計要討論的重點,當場落空,有點失望。不過,這就是真實的生活,只好就其他的場地、課程資料…等,作過初步的討論,並訂出星期天晚上的Net meeting時間來追補。或許在繁重的日常工作下,運用科技(實行Net meeting)來做團隊溝通的可行性反而比較高。
這封信也不再請成員回覆,因為要通知的訊息太重要了,我改變了溝通管道,親自一一打電話確認,請成員們星期天晚上開啓Skype來Net meeting。訊息發送者有責任確認接收者已完整收到資訊,才能達到溝通的效果。
明日要去會場做實地預測了,包括測試單槍投影機、麥克風…等。實作課程的部份,大家還沒有串過流程,明天是最後期限,所以要請講師們互相連絡一下,這件事情本人也會follow。必須仔仔細細地一一與各任務負責人確認研習會的所有備具,特別是代為傳話的部分,PM都必須要跟本人親自求證及follow-up才好。在專案管理裡,沒有『應該、好像、可能是』,只有『確定、確定、再確定』!
很謝謝大家不僅排除萬難,製作了精美、紮實的講義,還細心的為其他夥伴考慮上課內容與時間上的需求,成就整個研討會的完整性與可行性。我們印證了團隊智慧的加成能力,真是幸福的一件事。
明天就要舉辦研習會了,雖然大部分事情都安排妥當,不過慘事發生了,人算不如天算,計劃趕不上變化...明天有兩位講者要參加公司臨時指派的重要活動。雖然,之前有做風險管理活動,有做了風險的辨識與回應,但就漏了這項風險。現在,只好趕快擬定應變計劃-縮減了實作課程的時數,趕緊採取緊急應變措施。這是不得已的,但總是要去因應專案的改變,要想辦法儘可能地降低對專案目標的衝擊影響!做PM,隨時要做風險管理、預作準備!因為環境是變動的,『管理』是動態的!
順利收成
就在今天,研習會順利成功地舉行囉!幾乎所有事情都在預料之中,預料之中的拖場、預料之中的實作得很辛苦、預料之中留作reserve的果然派上用場…,還好都在『預料』中,整個活動終能圓滿達成!
研討會結束當晚,大夥兒立刻做了一下Lessons Learned,原本預定半小時的經驗分享,開了一個小時,大家都說說話,講講獲得與檢討。發現當初的規劃與設計,真的達成了(與會者自己說出的獲得,真得很開心)!還意外發現廠商之間的競爭是激烈的,有些互斥的規矩需要更加注意。整個專案的過程有太多太多珍貴的學習。『當自己是當責者時,才有紮實的收穫!』
這個專案從醞釀到實現,運用了許多上課時所學到的知識,促成這個專案能有如期如質的產出。原來~事情是真的可以如規劃發展的!
"我們可以知道一顆蘋果有幾顆種子,但無法算出這些種子長成的蘋果樹,能結出多少蘋果";"能夠與諸君完成這樣的一個專案,讓我感到無比幸福",我如是說、也真心如是感激!
專案收尾
找出之前簽的專案章程,回想這一段的日子,真的有很多很多的回想。整理專案的各項文件與記錄,將專案資料歸檔保存;記錄這段時間誰給了專案哪些幫助,專案哪裡做的好、哪裡做的不好…等;完成OPA的存檔,是專案結束的必要過程。老師說,這是PM的義務-『凡走過,必使之留下痕跡』!這是對自己是一個負責任的要求,去整理反思自己的歷史,也盡到對組織的責任,讓其他人也能從我過去走過的路中獲取學習。『知識貴交流,經驗貴傳承!』接下來,我將以專案執行分期,呈現執行過程的收穫與學習。
經驗傳承
【起始階段】
一開始接受主管的指派,要求負責本專案時,要先確認專案的目的與可用資源,不可興沖沖地接下任務(頭腦要清楚)。老闆的指令通常不太明確(老師說,這叫High level,不是不清楚,只是屬高階層級的指令),他好似聊天般的跟我說要辦研習會,卻沒有任何實質的指派動作。我想,這不該是我一個人的one men show。我開始盤算著、思考著…什麼叫一場成功的研習會,而不只是做完了。
1.授權:在上PMP課時,雅姍老師說,PM要發揮影響力,不要怕Title上身,要明白成事需要Power,並且要儘可能地去獲取Power。這與我過去的觀念不同,以前我只想作事,套句雅姍老師的話,其實我是在逃避肩負起專案執行成敗的責任。這次我決定去扛下這個Title,去要這個Title的權力,也扛下這個Title的責任。
備妥了專案章程,寄給秘書請主管簽名。主管對於蓋章的事情非常謹慎,有點擔心專案章程這奇怪的東西(他沒見過),這就需要我來當面解釋了。藉由專案章程這個工具,它做了一個很好的溝通媒介,我藉機與主管做了初步的溝通,讓彼此有了一個好的共識開始。主管簽了名,初步同意了我對研習會提出的幾項要求,專案也就正式成立。
2.辨識:初步認知本專案的利害關係人有主管、同事、贊助廠商,以及我自己都是利害關係人,但各有不同的需求與期望。於是我”設計"了一場先期討論,釐清”主管想要的”、”同事們需要的”、以及”我辦得到的”,讓自己更明白,也讓別人明白,算是做利害關係人的識別,加上去操作利害關係人的期望。
當隔壁部門計劃為同仁們舉辦一系列研習會時,如果我們部門沒有任何動作,那有被邊緣化的危機。因此主管才會要求舉辦研習會,鞏固我們部門在公司內技術的領導權,也儘快提升部門同仁的能力,這是主管的需求與期望。同仁們則是希望藉由研習會學習新技術,也獲取與隔壁部門溝通的管道。其他部門同仁則是希望能與我們align共通的溝通語言,同時也鞏固在該部門的指標教練地位,但同時也擔心鋒芒太露。贊助商則是希望藉由此次機會能導入自家產品,拉近與客戶之間的距離,修補之前獨厚某人造成的關係裂痕,並獲得原廠對其推廣產品的讚賞,作為未來的談判籌碼。而我,則是希望能實踐並獲取PMP規劃設計與執行的經驗,也強化自己在團隊內領導學習的教練地位。了解了各個利害關係人的期望,對於專案的運作,我更了然於心!
3.訂定專案目標及初步範疇:在專案管理的訓練中,雅姍老師再三強調範疇定義的重要性。在專案開始之前,我先與主管初步討論研習會規模、對象、以及課程內容,並以自己考慮後的規劃勸誘主管同意。
簽過專案章程後,直到完成規劃的期間,主管曾不止一次要求擴大專案範疇,例如開放給其他單位的同仁參加、或是對外申請補助…等。我的處理方式是親自向主管解釋更動範疇的缺點,並委婉拒絕。將研習會的範疇限制在部門內部成員,也放棄對外申請補助,排除旁生枝節的可能。回歸到專案成立的基本目的,先站穩自己的腳步,不任由他人要求而將範圍擴大。
【規劃階段】
1.成員招募:
選擇成員的方向,以部門內成員為主。如此,目標族群就可以精確地瞄準在年輕、資淺的成員,不會因為參雜著一些資深成員,導致講者在準備教材及講演內容上,有無法定調難易程度的困擾、或有其他疑慮。所有講者之間的聯繫,也因為彼此之間的”輩分”接近,隔閡較少、溝通也比較直接迅速。專案運作仰賴團隊合作(teamwork),選擇成員除了考量作事能力外,也要回顧其過去共事的合作程度與配合團隊的習慣。這次的經驗,再度證明慎選成員可以有效幫助專案執行。
2. 專案初期規劃:
過去的研習會均採取事先訂出主題,然後就只是交由講員各自準備、在研習會當日由講員直接上台的形式,並不在乎課程彼此之間的串接或者是否重複,以至於研習會成果總未能令人十分滿意。本次研習會我要除弊興利,改掉過去常發生的教學重工(同一個題材重複講述)、缺乏連貫架構…等缺點,交付不一樣的研習會成果。在規劃討論初期,我不斷提醒講員們,強調彼此課程之間相互連結的重要。規劃課程時不僅僅是訂出主題、切分主題,更在接續歷次的討論中,請講員將各自的課程資料上傳至公共儲存區,以便講員之間能相互參閱、彼此之間能做最好的溝通協調,去除教學重疊及缺乏連貫架構…等缺點。
在整個專案規劃的初期,常發生“因為太熟悉,所以被制約”!因為對於業務內容的熟悉,規劃過程就沒有按照PMP的制式規格走,一下子就鑽進內容裡,例如沒有運用WBS工具,愈到後面愈發現這個缺漏影響了後面的其他規劃。用WBS工作拆解與WP工作包的方式,能幫助後續規劃工作。還是用PMP建議的思惟及方法來做比較好,較有邏輯、較完整、少缺失、少重工。
3.資源獲取:
3.1場地與設備:這次研習會,由主管居中協調公會的培訓中心出借場地。因為培訓中心的外借業務尚未上軌道,讓我們先無償使用,條件是必須自行恢復場地。這對專案來說省了成本、也多了範疇,得另外做好會後整理的負責人員及任務分派的安排。
雅姍老師總說,專案變更影響的不會只有單點,專案要做全面思考。
3.2 經費:本次活動尋求了某家經常往來的廠商為主要贊助廠商,贊助範圍包括講師費、場地費、餐點飲料、講義印製等,其他花費則不包括(ex.助理的加班費)。PM要為成員主動爭取該支付的費用,人做起事來也有勁些。但,由於規劃不夠完善、思慮不全,又沒有做雙重確認,造成工作協調上的差池,活動前一天才發現漏缺了某項實作道具。這件事情並沒有備案(不認為是風險),只好趕快進行workaround。經費不多,活動辦的規格就小一些。在規劃階段,就要考量經費把範疇按照經費條件設定好,也必須讓利害關係人清楚明白我們可以辦到的程度,不要有不切實際的期待,後面比較不會有爭端。
【執行階段】
1.通訊與會議:
本專案是標準的虛擬團隊(virtual team)運作模式,團隊成員分屬不同組織外,還分散不同地理位置,再加上成員的工作性質,經常性的臨時緊急業務,使大家很難齊聚一堂開會,更別說是共事了。從Kick-off meeting開始,就從來沒有一次會議是成員完整到齊的,羨慕合署辦公(co-location)的好處,也見識到了虛擬團隊運作的要領。因應專案的限制,本專案的運作主要就以net meeting,加上push式的傳訊方式來做溝通。
每次要發佈會議通知與討論事項或結論,均採用推式(push)的溝通方式。將開會通知與議題以e-mail傳送給與會人員,並要求接收者在收到email後要回傳訊息,以確定資訊傳遞的成功(這是push式特別要注意的地方,發送方得確認接收方有收到訊息)。在發出會議邀請後,有些成員可能會因為急事無法參加,如果是關鍵成員缺席,常常造成無法討論重點的缺憾。事後想想,PM應該特別通知關鍵人物,這場會議是為了協調您的工作,懇求出席,並再三提醒與確認。這工夫是一定要花的,比較讓人沒有藉口或為誠意而感動吧(劉備三顧芧蘆也不過如此)。對於非開不可的關鍵會議,為了成功找到人、開到會,必須無所不用其極。
雅姍老師說,開會是極度耗用資源的大事,非必要不要開會,要開會就要達成目的!在我們的職場環境裡,拖遲被視作可以接受的”意外”,導致交辦事項經常性的拖延。而開會能起個特殊作用,就是利用同儕的力量,讓團隊成員儘快完成工作。E-mail的強制力並不明顯,因為可以視而不見;而Meeting則有較大的力量,無論是實體的face-to-face meeting或是利用資訊科技的Net meeting,成員均會因感受到壓力而較能儘速達成任務。PM心中要能清楚這個會開得成或開不成,或許有些會議的目的不在討論,是為了催進度,就算無法全員到齊,可還是得揚言要舉辦。另外,虛擬團隊在溝通運作上,PM得特別注意的是,要協助並確認成員們都會使用專案所選定的溝通科技工具,這需要教導、需要協助。
對於事務繁忙的團隊成員,如果真的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應該大家會把它放在First Priority,暫時擱下手邊的工作來幫忙。很可惜本專案真的不是,所以PM有必要對於成員的”認真度”,展現最大程度的寬容。 J
2.課程討論:
“避免教學重工”是本次研討會執行的重要任務(一直有放在心裡的專案關鍵成功要素),因此事前的協調絕對必要。在專案計劃書內,就已經提到對於課程內容的規劃,並在首次工作會議中對所有講員做了明確說明。開頭就確認方向,讓後續要求的準備工作方便許多。
授課時間的長度成為單一需要協調的事情。雖然說明了如期如質,大家還是努力地準備了”重裝級”的課程,讓人擔憂無法在預定時間內結束課程。因應方式是,列出各課程的重要性後,分辨出各課程時間可壓縮的優先順序。預先設計了先將重要性最低的課程撥出10 min給重要性最高的,並事先告知所有講員。不過,Best practice是~根據平素對該講員行為模式的觀察,再看看他所交出的投影片內容,我很容易就判斷會嚴重超時的哪幾個課程。於是我刻意的針對容易超時的部分做了時間的壓縮,以因應這種極可能發生的不確定事件。而心底一旦有譜(老師說~凡事有所準備),實際執行時就沒那麼擔心了。
之後在實際執行時,還真是如預料的,會拖的課程真的有拖到時間,還好事先都有"設計"進去,沒有影響到整個的研討會進行。雖也還是有掛一漏萬的,無法盡善盡美,但當絕大多事的事都有細心安排到,那些也只是燒餅芝麻(大家不會責難的),且已是瑕不掩瑜了。
3.報名與會前通知:
這次的研習會報名單,雖然已經為學員們設想了交通問題、提醒排班,也列印出課程agenda、場地位置…等,方便學員們可以自行列印留存相關資訊,也為了讓我們在申請作業處理上能較順暢。不過所有的學員都是用電話連絡,找秘書登記後,不但沒有填寫資料,也沒有來拿報名單的存聯(大家太熟以致於無法要求)。於是會議前的通知都有困難,包括e-mail與簡訊通知均無法順利發出。這是事前沒有仔細思考與說明報名單的設計,也沒有做特別要求,才會造成事到臨頭就無法得到預計的效果。
4.場地準備:
投影機是本專案執行期最重要的關鍵資源之一,投影機的事前測試很重要。這次發生場地的訊號線與蘋果電腦的接頭不合,如果沒有在實地勘驗時發現,恐怕當場還找不到應變的方案(還好~萬事總是有備無患)。授課課程的場地,除了桌子是固定的以外,每個桌面上還有一個電腦螢幕。過去的課程,會在桌面的螢幕上播放大螢幕的畫面。不過這次的課程,有蠻大的部份需要學員觀看演講者的表演動作。因此事先決定不要使用螢幕(撤掉),好讓所有學員能更專注在講台及演講者,不會分心。
原本教室還有非常重的異味,在實勘時決定在研習會當日,要一早就來開啟空調,以減少氣味。還有,現場要幫忙取用教具、發放便當、設備的清洗、環境整潔的維持…等,這些零星繁雜的工作,真的需要事先安排好人力去處理,不然會落入三個和尚沒水喝的窘境。也因為很多事情被視作理所當然,就會忘記事先準備、會輕忽,更不會認真重視。這些也都在實際執行時,才會真正的學習到『細節』是重要的。
難怪雅姍老師總是說:這些是細節,但不是小事。小事沒處理好,會變大事!
【監控階段】
1. 課程品質:
專案規劃階段將課程做了良好的切割,並在執行的過程中不斷強調避免教學重工的重要性,最後達到了預定的效果。這次學到了“尊重創意,接受不同的觀念”, 會讓大家激發出更多更好的想法。所有成員都有無窮的潛力,不過要在一定的要求限度內。所以,在規劃時期就要有良好的切割安排,無論是用事務範圍或是時程,過程中也要不斷跟催、矯正,才能逐步完成。就是周老師說的不要只想變魔術,要慢慢地把結果建設出來。
2. 進度掌控:
每個人都有繁重的日常事務要進行,專案進度難免受阻。所以計畫中reserve的設定很重要,不過也不可以讓members知道我其實是有reserve的。之前上PMP時,懷疑計畫時讓members一起加入籌劃,他們不就知道reserve,這樣時限的魔力就消失了。後來發現,大家在忙昏頭的時候,對於被要求的時限是很盲目的,也沒有心力去管那額外的東西。只要跟members說好期限,大家就會盡力達成。就算有小小的delay,也還是在總時程上能夠完成。
這次的權力獲取,正式權非常微弱,頂多只有專家權與參考權!在督促工作的進行,不但要注意進度,也得顧及大家的顏面。隱惡揚善是大原則,有時候放放水但是後面要收回來。老師說:看人做事!根據拖延心理學的說法,估計這些人都是完美俱樂部的人(自我要求甚高),甚麼都要一百分才要出手。回顧起來,過程中一直提到”如期如質、不要過度加工、聽講者都是初學者”的這些喊話,都是有效的東西。雖然我一直要求大家”作出普普通通的東西、跟上進度”就好,但是這些有尊嚴的members,還是堅持著自己的標準,作出超乎品質的東西。還好,終歸是追上了時程。
3. 風險管理:
預期的負面風險,實際進行時大多沒有發生。可能是莫非定律,有了準備,反而就沒事;愈是沒準備的,愈是會找上門。唯一的是,在研討會的前一天,竟然發生課程的兩名主要人力被指派了出差。當下的Workaround就是馬上改變課程的安排,並將廠商納入講解人力群中,讓他們解說自己的產品。這裡倒是出現了一個問題,因為當初是找了所有的廠商都來贊助,而由於廠商商品的同質性高,彼此之間是競爭關係的,所以在同一個場合共事是辦不到的(除非在一開始時就彼此說明)。
【結束階段】
1.下次的準備規劃時間,要提前再提前,比較不會那麼趕忙,弄得雞飛狗跳的。
2.圖表工具用太少,應該把任務、工作分配表達得更清楚。
3.進度追蹤是必須的。根據這次經驗,有人盯著會有比較快的執行速度。
4.首次應用PMP技術籌備與進行研討會,盡可能詳細規劃所有準備工作,將工作負擔的壓力均分至期程內,預防學生症候群的衝擊。
5.在專案過程中,成員之間的相互協調,構建了最關鍵的”良好溝通”,這是最大的收穫,為將來的團隊合作奠基。
6.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藉由這個專案的執行,相信籌辦下次的研討會能更完善、平順。
~全篇完~
------------------------------------------------------------
創新企劃學院 / 創新未來學校 PMP課程 說明會近期場次:
● 台北場:每週二 地點:創新企劃學院 (北市內湖區基湖路10巷57號4F之)
● 台中場:每週五 地點:鉅眾集團總部大樓 (台中市南屯區文心路一段521號6樓高峰會議室)
● 時 間:19:30~21:00(平日場)
● 報名方式:
‧來電諮詢 黃小姐, 02-6617-1766 (AM10:00-PM9:00), corsa@bplan.com.tw
‧課程詳情: 創新官網 (http://www.bplan.com.tw/chunfeng/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103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