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模型 (Layer 7)

OSI模型(Layer 7)

網路七層(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簡稱OSI模型。

七層:實體層→資料連結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議層→展示層→應用層

實體層:
OSI模型的最底層,用來定義網路裝置之間的位元資料傳輸,就是在電線或其他物理線材上,傳遞0與1電子訊號,形成網路。
實體層規範的內容包含了纜線的規格、傳輸速度,以及資料傳輸的電壓值,用來確保訊號可以在多種物理媒介上傳輸。

資料連結層:
主要是在網路之間建立邏輯連結,定義網路的資料格式,並且在傳輸過程中處理流量控制及錯誤偵測,讓資料傳送與接收更穩定。

網路層:
網路層定義網路路由及定址功能,讓資料能夠在網路間傳遞。這一層中最主要的通訊協定是網際網路協定(Internet Protocol,IP),資料在傳輸時,該協定將IP位址加入傳輸資料內,並把資料組成封包(Packet)。在網路上傳輸時,封包裡面的IP位址會告訴網路設備這筆資料的來源及目的地。由於網路層主要以IP運作為主,故又稱為「IP層」。

傳輸層:
傳輸層主要負責電腦整體的資料傳輸及控制,是OSI模型中的關鍵角色,它可以將一個較大的資料切割成多個適合傳輸的資料,替模型頂端的第五、六、七等三個通訊層提供流量管制及錯誤控制。
傳輸控制協定(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是我們常接觸具有傳輸層功能的協定,它在傳輸資料內加入驗證碼,當對方收到後,就會依這個驗證碼,回傳對應的確認訊息(ACK),若對方未及時傳回確認訊息,資料就會重新傳遞一次,以確保資料傳輸的完整性。

會議層:
這個層級負責建立網路連線,等到資料傳輸結束時,再將連線中斷,運作過程有點像召集多人開會(建立連線),然後彼此之間意見交換(資料傳輸),完成後,宣布散會(中斷連線)。

展示層/表現層:
透過展示層可轉換表達方式,例如將ASCII編碼轉成應用層可以使用的資料,或是處理圖片及其他多媒體檔案,如JPGE圖片檔或MIDI音效檔。

應用層:
應用層主要功能是處理應用程式,提供使用者網路應用的服務,如DHCP、FTP、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