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配置戰略總覽」課後心得 - 主動型基金 vs. 指數型基金

這篇比較一下主動型基金與指數型基金。這兩者孰優孰劣,我在剛接觸理財資訊時,心中就有定見,這邊只是整理一下手邊的資料,方便日後查閱。

  • 沒有證據顯示,主動型基金經理人具有擇時能力。以美國基金為例,無論是一年期或是十年期。都無法顯示主動型基金績效較被動型基金績效好,甚至還更差。
  • 但市面上主動型基金的過去績效普遍看起來不錯?這完全是因為生存者偏差,表現較差的基金早已被合併或清算。
  • 過去歷史證明,基金績效並不存在「持續性」。不像任何比賽,這次前幾名,下次約莫也差不多。以基金績效看來,每年幾乎都是全新的開始,重新洗牌。所以端看過去績效對於未來表現完全沒有可參考性。
    • 參考講義表現持續性 - 美國股票型基金 2009-2013 vs. 2014-2018
  • 藉由回歸分析發現,基金內扣費用越高,績效也越差。研判是內扣費用吃掉了績效。所以選擇低內扣費用的指數型基金才是王道。
  • 想像一下這樣的故事:
    花了一千萬買一棟房,每個月租給房客三萬,投報率約莫 3.6%。請了一個管理員,他啥都沒幹,偶爾不小心還搞搞破壞,每個月跟你收管理費兩萬。他的說法是,你的資產一千萬,每個月拿個兩萬不多吧?問題是每個月的收入也才三萬...。
  • 參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