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踏入職場的小白分析師,在不瞭解情況下,
一頭熱血地,就是埋頭直接進行分析統計,貿然提出結論。
要不就是使用者在乎的事情沒回答到(也就是所謂的歪樓),
對方不痛不癢,當面被吐槽對單位沒有參考價值。
或是不清楚其中的利害糾葛,回答甚至踩到大哥大姊的地雷,
連帶第一或日後的印象被大大畫叉 (Oh......No.......)。
回顧當時自己收到要求時,這幾個地雷也確確實實的踩過。
血淋淋的例子如下:
場景一:
營運單位: 分析一下,這個月為什麼人流下滑?
我: 最近不是有發生XXX事件,也可能系統有問題,
因為之前人流平均數字在XXX,也沒類似狀況。
營運單位: ...... (OS: 有講等於沒有講)
場景二:
營運單位: 分析一下,這個月為什麼人流下滑?
我: 發現從XXX的入口流量就下滑了,很可能是銷售問題。
營運單位&資深分析師: (單位的主管也在場)
你有在拆分不同入口類型的狀況嗎?
問題!!? 你是怎麼看數字的,
我請別的單位來分析看是正常的,我們都有逐一追蹤....
我: 沉默...(OS: 我是做錯了什麼嗎?只是提個假設)
為了更能答對題,與其蒐羅各種分析模型,開始自問自答,
不如針對問題的場景,有更深一步的瞭解,
因為有時回答不一定需要用到多高深的分析模型。
還有一點是問題發生的原因,往往不容易找到直接的證據,
甚至不只是單純一件事情導致。
這時不建議糾結在找到真相,而是針對既有的數字提供證據,
就像是打官司,蒐集線索進行推斷,使用各種證據(數據)支持你的看法。
推薦練習的方式是,請Google大神找出網路上熱心分析師們分享的心智圖。
搭配自己的問題,實實在在地對照畫一遍。
同時也歡迎追蹤Tableau Public Gallery- MR.360 |聚沙成塔,裡面包含文章中的案例實作,
期待能帶給您新的啟發或靈感。
未來文章將喬遷新址「一趟數據分析之旅」,歡迎追蹤繼續支持,您將不會錯過任何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