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咕]Practice Makes Perfect,論基礎

[嘀咕]Practice Makes Perfect,論基礎

Practice Makes Perfect,這句耳熟能詳的英文諺語在很多場合都派得上用場,準備一場演講、一場運動競賽、一篇完美的作文都是需要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才有可能達成,但前提是,你練習的方法是正確的,以前在大學帶球隊時,我們特別講求觀念與動作的正確性。

排球運動的入門門檻較高,因為光是要做好下手的接球動作,可能就非常的困難,看過許多人在球場上打了三年,卻連下手的接球動作都做不好,這是否代表了他沒有認真練習呢?其實不是的,他非常的認真練習,但是他使用了錯誤的方式去接球,反覆的練習下去,動作還是錯,怎麼能接的好球呢?

膝蓋微彎,雙手併攏,靠身體的力量去接球,而非光靠手部擺動的力量去迎擊球,初學者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把打排球當成打棒球,拼命的揮動自己的雙手,想要把球打回去,但似乎忘記下手擊球的目的是在於防守與助攻,而非用在攻擊,概念搞錯,姿勢也錯誤,怎麼能打的好球,在我們球隊中就算有人用錯誤的姿勢將球擊到正確的地方,身為隊長也該給予指正,因為那是個錯誤的姿勢,且這樣的概念應該在剛加入球隊的第一天就該建立起來,否則要將排球打好就是天方夜譚了。

排球的下手動作在排球運動中算是基礎中的基礎,但偏偏有超過一半的人是做不好的,若不在一開始就教導初學者正確的動作與觀念,長久下來,要再改變就很困難了,還記得我大三時我們球隊來了一個跳躍能力超強的碩士生,衝刺起跳高度超過一米,但偏偏扣球都扣不進場中,主要原因就在他的姿勢問題,但他已經打了五年,如何糾正他的姿勢呢?那時我們想了一個方法,就是在他跳起來扣球時一直提醒他,『手腕往下、手腕往下』,時間久了,雖然他的動作仍不能算太標準,但球扣進場的比率提高到80-90%,這算是一個彌補與改造的案例,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用的。

廣泛性的做法還是在一開始就傳達正確的觀念與動作,這一點就是用對方法,接著再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讓這樣的技能可以更深蒂固的殖入他的腦海,最好是連他的身體都熟悉起這種感覺,成為一種反射動作,不管狀況多緊急都可以做出正確的反應。

因為下手接球動作不容易做好,因此很多時候我們觀察一個人的排球實力時,很常以他的下手接球動作做評核,即使他扣球再強,跳的再高都沒用,因為在團隊運動中他永遠都是防守的弱點,盯準他猛打就對了。

其實在專業領域其實也是一樣的,有多少人是還沒有熟悉基本知識就開始撰寫系統的?非常的多,但真的說到基礎觀念時,可能有一堆人都回答不出來,或者說出錯誤的觀念,這些都是在學習之初沒有仔細的學習好基礎觀念的最佳範例。剛開始學寫程式時,由於是在工作中學習,很多時候都是先有產出才回頭去看原理,但發現太常回頭去改之前寫的程式,現在則是先看懂原理再開始動手撰寫程式,出錯的機率就大大的降低了。

目前市面上的工具愈來愈多,解決方案也一直推陳出新,很多功能都幫你包好好,只要拖拖拉拉,作些簡單設定,一個購物車新刪修查功能就有了,連同帳號管理的功能也有了,實在太方便了,工具愈來愈強大,進入這一行的門檻也大大的降低了,所以我們未來真的可以靠這些維生嗎?有可能,但工具與方案畢竟是支援性質,善用它可以幫助我們達到更好的產出甚至完成工作,但這並不代表我們不需要了解基礎觀念,這些工具與解決方案都是由基礎的事物堆疊出來的,天曉得哪天會派上用場呢?

回到球場上,排球比賽一隊有六個人,以三次擊球為限,舉球員一般來說是不接第一球的,因此第一球會由其他五個成員負責,運氣好的時候球都送到其他四個人身上,即使我不太會接球也沒關係,但偏偏今天對手就是專門將球發到我的防守區域,我不接行嗎?回到工作上,不常遇到的問題,一旦發生了,你能安然無恙的解決嗎?還是要靠其他人來幫你解決呢?

職場與球場一樣,球場上,我們不會要求每個人都擅長扣球與舉球,但對於下手接球、跑位等基礎動作的要求絕對都是一樣的;職場上,我們不會要求每個人都要專精各種專業技能,但對學習基礎知識的要求絕對是該相等的。

基礎學習穩固了,學習的方法也確立了,接下來只要努力的練習,那就不用擔心走錯方向,才有機會透過Practice達到Perfect的境界。

游舒帆 (gipi)

探索原力Co-founder,曾任TutorABC協理與鼎新電腦總監,並曾獲選兩屆微軟最有價值專家 ( MVP ),離開職場後創辦探索原力,致力於協助青少年培養面對未來的能力。認為教育與組織育才其實息息相關,都是在為未來儲備能量,2018年起成立為期一年的專題課程《職涯躍升的關鍵24堂課》,為培養台灣未來的領袖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