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咕]當學歷成為包袱-從「國科會57K救博士」政策談起
念完博士班,應該要在某個領域擁有足夠的專業,可以說服業主聘用他,若5.6年的時間都還不足以累積出足夠的專業知識,那進入企業後,這個博士要花多少時間才能成為獨當一面的要角呢?若57K補助都是這樣的博士生,那納稅人為什麼要買單呢?我相信這些博士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不盡然全都是因為學無所長,有些可能是因為在冷門領域或者專心往學界發展,但這個57K補助應該清楚的講明這樣做對國家、企業的好處是什麼,而不能單單的說要救博士,那其他的失業人口呢?
這已經是幾天前的新聞了,http://www.ttv.com.tw/100/10/1001018/10010184941105I.htm
國科會的計畫說是為了搶救高知識的博士學歷人員,企業聘用這些博士生的薪資不得低於57K,其中30K由政府補助,也就是由全民買單,剩下的部分才由聘用企業支付,看到這則新聞其實心裡想的除了「身為高知識的博士生竟然沒有足夠的專業能力說服企業加以聘用,反而要靠政府支助」,另外也想到這也是學歷問題的一種,我之前寫過一篇談論學歷對就業是否重要的文章:[嘀咕]學歷重不重要?
當初我的論點是在碩士以下學歷,因為比較常被問到要不要念碩士班,反而不常被問到要不要念博士班,所以當時直接略過了博士這個學歷,今天回過頭來看這篇文章其實挺感慨的,很多時候企業用人確實是以學歷為一項依歸,除了比較研發或者專業性質的工作會需要用到博士生外,大多的工作內容都由碩士以下學歷就包辦了,所以學歷不見得愈高就愈好,本篇來談談學歷的幾個包袱。
學歷愈高,可從事的工作可能受限
企業界用人,大學學歷的起薪範圍約在26K-32K、碩士生為36K-42K、博士生在50K以上,企業經營時什麼樣工作職能的人最多?大多是基層工作(約佔整體比例的80%),而這些工作通常可以提供的薪資水平也較低,若支付的薪水在35K以下,大學生可以做,碩士生若願意降價也可以做,但博士呢?可以接受35K的薪資嗎?而且找了博士生來做這些基層的工作,會給人小才大用的感覺,所以基層的工作在篩選時,博士學歷大多會被篩選掉了,能從事的工作只剩下比較高階的工作與職務(扣掉中高階管理工作,約剩15%),這個比例實在不大,若再區分專業領域,可能真的能派上用場的機會也降低了。
學歷愈高,被要求愈多
學歷愈高,念的書愈多,領的薪水也愈高,所以連帶的業主的要求也會變多,若碩士生沒有自我studying的能力,沒有簡報的能力,沒有撰寫文件的能力,那常會被認為與大學生無異,而博士生若對專業的部分沒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論,也無法以更科學的方法引導研發工作有所產出,那也會被視為與碩士生無異,支付較多的薪水,若在表現上沒有符合預期,就會被視為不具備該學歷的專業水平。
而也因為學歷愈高,成本愈高,所以很多時候博士生也會被賦予一些較重要的工作,例如專案管理、帶人等,而這些其實與博士本身的專業無關,而是因為他領了較高的薪水,就理所當然的被認為該擔負更重的工作,即便你可能不具備那項專長。
學歷愈高,沒有增值等於白讀了
還記得以前我曾經問過一位面試者為什麼要念博士,他當初回答我的答案我到現在記憶猶新,他說:「因為還沒做好進社會的打算。」,本來我認為念博士的人都是對某個專業領域非常有興趣,希望可以繼續學習與研究下去,我是沒有想到原來不想出社會這也是一種原因,我有點意外,但後來陸陸續續碰到幾個人都是這種狀況,所以我漸漸地能接受這個原因了,但其實我也忍不住問他們:「那念了5.6年,你們比起碩士畢業時,多增加了什麼?」,其實多數人都回答不出來,大多是以他的研究題目中的內容來說明,其實我並不否認論文的東西會對他們有幫助,但我還是追問:「那你清楚你論文所做的題目,目前在業界的熱門程度嗎?」、「那你如何有把握你念完後是真的可以找到合適的工作?」,這兩個問題問倒了這類的博士畢業生,而我的面試也大多進行到這邊就停止了,因為我對博士生的要求也一樣的高於碩士生。
念完博士班,應該要在某個領域擁有足夠的專業,可以說服業主聘用他,若5.6年的時間都還不足以累積出足夠的專業知識,那進入企業後,這個博士要花多少時間才能成為獨當一面的要角呢?若57K補助都是這樣的博士生,那納稅人為什麼要買單呢?我相信這些博士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不盡然全都是因為學無所長,有些可能是因為在冷門領域或者專心往學界發展,但這個57K補助應該清楚的講明這樣做對國家、企業的好處是什麼,而不能單單的說要救博士,那其他的失業人口呢?
不管是還在學或者打算要進修的朋友,都應該要思考取得這個學歷的目的是什麼?為我們改變了些什麼?過程中我們又增值了什麼?仔細的思考才不枉我們花了時間去念書,也才不會讓學歷成了自己的包袱。
游舒帆 (gipi) 探索原力Co-founder,曾任TutorABC協理與鼎新電腦總監,並曾獲選兩屆微軟最有價值專家 ( MVP ),離開職場後創辦探索原力,致力於協助青少年培養面對未來的能力。認為教育與組織育才其實息息相關,都是在為未來儲備能量,2018年起成立為期一年的專題課程《職涯躍升的關鍵24堂課》,為培養台灣未來的領袖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