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管理]範疇管理告訴我們只做範疇內的事,那我們如何差異化?

圈圈內的事是客戶在意的,也是你該去滿足的,但部門與個人想創造的價值你也不能忽略,不過在訴求價值時也不要忘了這個大前提「專案必須滿足客戶對範疇、時間、成本、品質」,若你連滿足客戶需求都沒有做到,也不要談其他的了,對個人來說也是一樣的,你若連老闆要求的事情都沒做到,你額外做的對他來說就什麼都不是,只有當你滿足他的要求後,他才會注意到你其他方面的貢獻,所以不管如何,滿足需求是首要,在不違反這個原則下才去思考其他的。

在不影響客戶期望下,你額外做的若對部門、對個人的價值是有提昇的,那我不認為是鍍金,而是一種價值差異化。

這禮拜在內部上專案管理的課程,本週講到「範疇管理」,裡頭我們提到了「只做範疇內的事,範疇外的不該做,否則就叫鍍金」,有個學員很聰明,立刻就提問了一個問題,他問我:「平常看你的文章,告訴我們要跨越自己的職務範圍去做事,才會有差異化,那現在專案管理卻較我們只做範疇內的事,那兩者間顯然有衝突,怎麼辦?」,這個問題真的問的很好,因教材上沒有這部份的內容,所以我花了一些時間跟大家說明兩者間的差異。

我先以下圖來跟大家說明一下所謂的範疇:
image


一般我們在收集完客戶需求後,我們就會開始定義範疇,定義範疇時我們大概會碰到三種狀況:
1.很明確要做的,這沒有什麼問題,就像下圖被含括在專案範疇圈圈內的項目
2.待討論的,部分在範疇中,部分在範疇外的,這部份通常需要討論並被釐清
3.被關注的,這邊不說在範疇外,而用被關注的,主要原因是在釐清範疇時,我們也要清楚的把「不做的」、「暫時不做的」給確認出來

當我們把以上三者釐清,我們就可以將專案的範疇定下來,所以當客戶跟你說要一台TOYATO,你就不能給它一台賓士車,當客戶說要一台樂Pad,你就不能給他一台iPad,只因為你覺得你給的更好,這就是範疇管理跟我說的「做完範疇內的事,且只做範疇內的事」,你只要超過這個範疇就是鍍金,好了,接下來我們回到我們本來的問題,如果我們例行工作的專案都是客戶要什麼我們給什麼,那如何做到部門的獨特價值?另外,如果我身為專案成員,專案經理要什麼我就只給什麼,那我又如何做到個人的差異化?

簡單舉個例子,如果需求單位在程式品質上要求你們做到80%的測試涵蓋度,因為絕大多數的開發單位都是以這個作為交付的標準,但你們部門一直以來最引以為傲的就是品質,你們內部的目標是90%,因此你們希望在這個專案中,程式碼測試涵蓋度也要達到90%以上,那這時究竟專案經理在訂專案範疇時,是該以80%還是90%為準?依我的定義來說80%是可以滿足客戶的,但90%是可以感動客戶的,以專案的交付來說,80%就足夠,但以部門的價值來看,我就是要持續做到90%才能讓別人覺得我們部門的產出是高品質的,是可以感動客戶,讓客戶持續跟我們合作的。


下圖是我最終回答提問者的話:「當你接下一個專案時,你該思考的是目前部門的價值以及目標是什麼,然後在此基準下去看客戶的需求,在滿足客戶需求同時訴求部門價值。」
image

圈圈內的事是客戶在意的,也是你該去滿足的,但部門與個人想創造的價值你也不能忽略,不過在訴求價值時也不要忘了這個大前提「專案必須滿足客戶對範疇、時間、成本、品質」,若你連滿足客戶需求都沒有做到,也不要談其他的了,對個人來說也是一樣的,你若連老闆要求的事情都沒做到,你額外做的對他來說就什麼都不是,只有當你滿足他的要求後,他才會注意到你其他方面的貢獻,所以不管如何,滿足需求是首要,在不違反這個原則下才去思考其他的。

在不影響客戶期望下,你額外做的若對部門、對個人的價值是有提昇的,那我不認為是鍍金,而是一種價值差異化。

游舒帆 (gipi)

探索原力Co-founder,曾任TutorABC協理與鼎新電腦總監,並曾獲選兩屆微軟最有價值專家 ( MVP ),離開職場後創辦探索原力,致力於協助青少年培養面對未來的能力。認為教育與組織育才其實息息相關,都是在為未來儲備能量,2018年起成立為期一年的專題課程《職涯躍升的關鍵24堂課》,為培養台灣未來的領袖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