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管理]如何定義專案範疇?

一個專案的範疇在定義上並不困難,但卻是很多專案無法驗收的關鍵點,範疇錯誤,時程、成本與資源的預估都是錯誤的,甚至可以說是整個專案的規劃都會出了問題,一個範疇定義不清或者範疇控制不當的專案,到專案後期的修正成本往往非常高,而範疇定義首重需求的收集與確認,前頭多下功夫,後頭才會輕鬆。

範疇管理大概是我們在工作上頭最關鍵的一項工作了,當老闆交辦一項工作下來時,你如何確保你完全明瞭老闆要你做的內容是什麼?也就是說做到那些東西就能滿足老闆的需求,老闆要的是一部LUXGEN的國產車,你卻買了一台日製的TOYOTA給他,因為你告訴他TOYOTA的車品質比較好,而且比較省油,但老闆卻跟你說他買LUXGEN的原因是他愛國,把你痛罵了一頓,說你搞不清楚狀況,當你犯了類似的錯誤,代表你執行的範疇不對,因為範疇管理清楚的告訴我們:「完成所有範疇內的事情,且只做範疇內的事情。」

專案的範疇就像這個:

(http://urachris.pixnet.net/blog/post/32233020-%E5%81%87abc)

那個黃線就是我的邊界,黃線內的東西歸我管,我就會努力做完,你到黃線外我就不理會了,簡單的說,專案範疇就像一個圈,將這個專案要做的項目劃進圈內,不做的、暫時不做的則畫到圈外,如下圖所示,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在圈內中,有些是部分在圈內,有些則在圈外,在圈內的就是專案一定會做的,部分在圈內的,則必須要盡快討論清楚是否要做,而在圈外的,我們則要持續關注(注意,是要關注,不是不用理會),在確認專案範疇時,專案經理必須要精確的跟Sponsor確認清楚哪些「要做」、哪些「不做」,為什麼我們要關注那些不做的呢?因為專案進行中常常會出現前面說不做,後面卻反過來說要做的狀況,留下紀錄對於專案的控管是非常重要的。
image

在軟體行業中,我們定義專案範疇習慣上用的是系統邊界,如下圖所示,在跟Sponsor溝通專案範疇時我們可能會畫這樣簡單的示意圖,明確的說明本專案只做哪些內容,例如以下,我們可以看到做一個電子商務的網站,物流與金流兩塊在本專案中不會實作,而是透過與3rd party廠商的系統整合,而整合的API介面則由廠商定義(若介面由我們自己定義與開發,那也要劃入系統邊界內),所以本專案的主要範疇為App、電子商務平台、進銷存系統三塊,這樣我們可以先簡要的定義出專案範疇,而進一步的細節則需再往下看看各個子系統的模組與特性配置。
image

在定義範疇時,如果要定義的更精細一點,我們會將各個子系統的模組定義出來,並在每個模組中配置需求特性(不懂的可以參考這篇),確保每個特性都被配置到模組中,這樣子我們就可以將這個專案的範疇給定義清楚了,因為所有的需求,我們都已經涵蓋進來,我們看到的模組內容,就是我們的專案範疇了,往後我們只要透過追溯關係來進行範疇的追溯與控制。
image

一個專案的範疇在定義上並不困難,但卻是很多專案無法驗收的關鍵點,範疇錯誤,時程、成本與資源的預估都是錯誤的,甚至可以說是整個專案的規劃都會出了問題,一個範疇定義不清或者範疇控制不當的專案,到專案後期的修正成本往往非常高,而範疇定義首重需求的收集與確認,前頭多下功夫,後頭才會輕鬆。

游舒帆 (gipi)

探索原力Co-founder,曾任TutorABC協理與鼎新電腦總監,並曾獲選兩屆微軟最有價值專家 ( MVP ),離開職場後創辦探索原力,致力於協助青少年培養面對未來的能力。認為教育與組織育才其實息息相關,都是在為未來儲備能量,2018年起成立為期一年的專題課程《職涯躍升的關鍵24堂課》,為培養台灣未來的領袖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