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自己成為訂製員工或體系員工

  • 1064
  • 0

我一直認為,學生除了要具備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外,在專業能力的培養上應該更偏概念、知識,更多的去探索Why,而不是直接落入到What跟How,更多的理解工具與流程背後的原理,而非僅僅會使用工具與依循流程。

還記得多年前有幾間大公司在學用落差這件事,他們說現在的大學畢業生出社會後所具備的知識技能都不符合他們需要,要求大學應該針對他們所需要的能力去重新設計課程,讓大學生畢業後的能力跟的上實際職場需求,同時也能降低學生就業的障礙。

乍聽之下這很合理,學生學了企業要的工具與技術,出了社會後直接為企業所用,一邊學以致用,一邊則少掉培訓的時間,再好不過了。坦白說,當時我對這個議題的想法不多,覺得這樣子似乎也很不錯,但這陣子因為腦袋裡思考很多教育類的議題,再次思考這個問題,也讓我有了另外的想法。

首先,學校本來就不該是某些企業的人才培訓班,學校有自己的發展方向,本來就不該隨著企業而搖擺,要訓練人,企業你自己擔起責任訓練才是正解。

第二,這種從學校整廠輸出到企業的做法叫做訂製員工,什麼叫訂製,就是量身打造的意思,訂製員工指的就是你企業要什麼樣的人,我就把他們訓練成那樣的人,你們公司用什麼工具我教什麼工具,走什麼流程我就拿這個流程當範例來說明,儼然把公司應該做的培訓工作搬到學校來做。

但我們都要知道訂製員工的問題在哪,大學是出社會前的最後一站,原本該拿來培養各種能應付未來的能力,結果我卻只學到某某大公司的工具與流程,運氣好的,這些工具與流程是主流,我要換工作還有人會收留我,萬一不幸,這些工具與流程是獨家,而且還不是特別優秀的那種,那我這四年的時間豈不是白白浪費了?

我一直認為,學生除了要具備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外,在專業能力的培養上應該更偏概念、知識,更多的去探索Why,而不是直接落入到What跟How,更多的理解工具與流程背後的原理,而非僅僅會使用工具與依循流程。

訂製員工的另一種變形是體系員工,這概念其實跟體系球員是一樣的,有很多的球員是在一些特定體系下而有傑出表現,可能是有個能遷就與配合他的夥伴,也可能是團隊的戰術設計讓他只要扮演恰如其份的角色,而一旦脫離了當前的體系,他的表現馬上一落千丈,因為厲害的是這個體系而不是你

幾年前我曾寫過一篇「拿掉外在優勢,我們還剩下些什麼?」,其中有部分談的就是公司,公司本身就是這個大體系,你在這個體系下,你有本事吃下上億元的大案子,從談案子到結案子都沒問題,但這可能是因為你掛了公司的招牌,你銷售的是最好的產品,公司有最優秀的後勤部門與口碑,但換個人來做你現在的工作,也沒有太多差別,因為公司是仰賴體系運作,而不是靠人來運作,簡單點講,公司少了你無所謂,但你脫離公司就慘了。

有些人工作了10多年才發現原來自己是體系員工,雖然對現在的工作不滿意,但向外尋求其他工作機會時卻也無法找到更合適的,因為要脫離這個體系,實在讓人太不安,到最後,你連選擇工作的自由都失去了。

從訂製員工到體系員工,這是一條未來選擇性很小的道路,根本不是大學應該扮演的角色,而晉用一堆訂製員工對企業短期內可能是一件好事,因為會有即戰力進來,但長期呢?你會發現所有員工都是一個樣子,一樣的思維,不會有創新突破,也不會有出現自帶體系或突破體系上限的人出現。

最後,我沒有否認體系存在的必要性,因為任何人在任何的時間點都可能存在某個特定體系內,但我會建議大家在面對工作與生活時,更多的去思考Why,在一個體系內,就去思考為什麼這個體系是這樣運作的,背後的原理是什麼?要解決什麼問題?有沒有更好的解法?用一個工具,別只是用,要去思考為何選擇這個工具?這工具有什麼問題?有沒有其他的替代工具?

唯有如此,你才能跳脫體系的框架,在體系內活著,呼吸著體系外的空氣。

游舒帆 (gipi)

探索原力Co-founder,曾任TutorABC協理與鼎新電腦總監,並曾獲選兩屆微軟最有價值專家 ( MVP ),離開職場後創辦探索原力,致力於協助青少年培養面對未來的能力。認為教育與組織育才其實息息相關,都是在為未來儲備能量,2018年起成立為期一年的專題課程《職涯躍升的關鍵24堂課》,為培養台灣未來的領袖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