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P] 關於 MVP 選拔這件事。

其實我並不是很想寫這篇文,因為多少會透露一點微軟在 MVP 選拔時的些許資訊,不過因為太多人對 MVP 選拔過程有所誤解,而且基本上 MVP 並不是外界所想像的這麼簡單又廉價,所以就有了這篇文的誕生,想選 MVP 的人要看,認為 MVP 很好選的更要看。

MVP 的選拔流程

微軟的 MVP 選拔是每一季的重要活動,在 2016 年之前,微軟在每年的 1, 4, 7, 10 月都會公告當選的 MVP 名單,並且通知下一季度的 MVP 們填寫報名表,以申請連任 MVP 的資格,所以基本上投報名表的時間,會在當選名單公告之後的次一個月前。報名的方法可以是毛遂自薦,由社群推薦 (例如程式設計俱樂部,BS 等),或是由現任 MVP 推薦等,而微軟的 MVP 部門也會有專人不定時的游走論壇以及各大部落格集群間,找出具有當選 MVP 潛力的部落客或是論壇經營者 (ex: 板主),主動邀請參與 MVP 的選拔。
MVP 官方網站有提供自我推薦或由 MVP 推薦的報名入口:https://mvp.microsoft.com/zh-tw/Nomination/nominate-an-mvp
自 2017 年起,微軟修改了甄選辦法,將甄選流程分為新科 MVP 與連任 MVP 兩種,新科 MVP 採用一月一選制,每個月都可選拔新任 MVP,而已當選要連任的 MVP 則統一在每年七月一次審核,以確定是否可連任。
評估自己是否有能耐當選 MVP 的第一個指標,就是能填多少報名表上的資訊。
一份 MVP 參選報名表,除了基本資料外,幾乎每一項都可以反應出自己是否具有 MVP 資格的能力。
參與 TechNet 或 MSDN 論壇,積極解決用戶問題的 Credits。
參與第三方與微軟技術相關的討論區或網站,積極解決用戶問題的 Credits。
自己建置的微軟技術相關的技術網站。
技術類部落格。
建立,組織或積極參與和微軟技術相關的非線上社群 (Offline Community)。
現任微軟最有價值專家。
與微軟合作,培訓推廣微軟技術 (這裡包含了授課,寫書,非線上的教學等)。
其他參與微軟技術社群的項目。
被信任的來源 (包含回饋給微軟,以微軟產品或技術為主的意見數,像是 Bug Report 或實質有用的建議等)。
其他資訊 (與社群活動或與推廣微軟技術有關的)。
自我介紹。
參與實例 (以英文撰寫,可以是論壇上的經典問答,也可以是 Offline 活動的介紹)。
請先自問,上列十二項是否可以至少填滿三分之一?如果連三分之一都不到,想要當選 MVP 的難度也會變高,尤其是比較熱門的 MVP 技能項目 (ex: ASP.NET)。在完成報名表遞交給台灣 MVP 團隊後,會由台灣 MVP 團隊先行彙整,再統一提交給美國的 MVP 團隊,並且轉交給各產品小組進行審查,為了要讓各產品小組便於審查,台灣 MVP 團隊通常都會將報名表中的中文資訊翻譯成英文,以加速美國產品團隊的審核。說到這裡,相信再笨的人都知道是誰掌握最後是否當選的生殺大權了吧?
2017 年起,MVP 的報名不再採用報名表制,而改為線上貢獻 (Online Contributions) 填報,但是上列的那幾項原則還是不變,一樣是看年度的線上貢獻來決定。

MVP 的選拔指標

微軟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了九大選拔指標,這九大指標原則上是每個 MVP 都必須要具備的能力,但因為 MVP 是一個義務性 (非強制性) 的獎項,微軟自然也不好意思硬性要求每個 MVP 都要做到九項指標,但最起碼要有四項以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
積極參與 Microsoft Online Community。
回答的問題遠超過發問的問題。
大量且精確的回答。
在某一領域,產品或開發訓練擁有廣泛的知識。
某一領域或特定產品中知名的專家。
對 Microsoft 抱持中立或正面的態度。
MVP 因為是給線上社群活躍的技術專家的獎項,因此在選拔時特別注重線上資源這一塊,像是論壇交流,部落格文章或是第三方社群的活躍度等,都是評核的標準之一,最首要的指標就是論壇參與度,在論壇中如果經常解答他人的問題時,很容易就會被關注,但不僅是回答,而是要回答得具有品質,因為會當選 MVP 的人,至少會有一定程度的技術能力,身為 MVP 的同儕,自然會對每個 MVP 都用同樣的眼光與水準來要求,這也是 MVP 之間的潛在規則,MVP 的能力品質在當選時就會被要求,那不是明文的要求,而是潛在推手的影響,而這些潛在推手,就是現任 MVP 的成員共同要求的。
也因此,MVP 的選拔並沒有外界想像的簡單容易,一個會被推舉成 MVP 候選人的人,我個人認為至少會有下列能力:
具備熱心且樂於助人的特質,且沒有投機心理
技術能力在中上水準,以協助使用者解決問題。以論壇的量化指標而言,至少每月 50 篇論壇回應,且有一半以上被標為解答。
經常分享技術知識。例如一年在部落格發行的文章在 100-150 篇以上,其中原創的在 70% 以上。
具有擔任研討會講師,小型聚會講師或是與微軟合作推廣技術的能力。
具有編寫微軟技術書籍的能力。
這些能力回歸到前面所列示的那十二項問題,可以回答超過一半的人,當選的機率就會比較高。

MVP 的自我要求-品質

能夠當選 MVP 又能連任數次以上的人,基本上都是被微軟所認可,具有相當技術能力的專家,而且通常在業界也有一定的口碑,當愈多人認可 MVP 的能力時,自然就會形成一股力量,讓 MVP 們持續的要求自己並提升技術能力,以提供更好更精確的技術服務,也就是具有高品質 (High Quality) 的技術服務,不論是在論壇,部落格,授課,書籍或是專案規劃,施作等,具有 MVP 資格人的都會被業界用更高規格的眼光檢視,所以 MVP 之間也會自我要求高品質,就如同前面所提的潛在推手一樣,全體 MVP 所代表的就是不同一般人的技術品質,因此如果是新任的 MVP,通常都會被其他 MVP 以高標準檢視,一切都是要維護 MVP 成員一貫的品質水準。
因此 MVP 除了是技術的認可外,當個人的水平提升後,MVP 成員之間的人脈與機會,才是當選 MVP 真正的價值所在,前提是-身為 MVP 的基本品質必須要確保。

MVP 很好選?做夢比較快

最近坊間不斷的在流傳 "MVP 很好選" 或是 "MVP 內定論" 這種言論。
在我個人看來,"MVP 很好選" 這件事是基於長久在論壇或技術資訊上的耕耘,累積了一定程度的 Credits 外,這句話才會成立,或是剛好有 MVP 願意舉薦時,當選 MVP 的機率會高那麼一點點 (0.00000...01%),但因為審查與決定當選與否是美國產品團隊的權責,所以即便是有 MVP 推薦,也未必能夠順利當選。所以 "MVP 製造機" 這件事,聽聽就好,而只想在論壇混個幾十篇就想選 MVP 的人,當選的機率也是很低。
至於 "MVP 內定論" 就更可笑了,每次名單都是由台灣上報到美國的產品團隊,台灣區的 MVP 團隊是插不上手,而且美國人是公事公辦,他們內部會討論哪些人可以當選,哪些人不會,最終的名單是由美國產品團隊決定的,想要 "內定" 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在報名表上所列舉的事蹟,美國那裡都會有人去查證,論壇也有統計的資訊可以查,數字是騙不了人的。
最後,我還是要講,想當選 MVP 的話,"態度" 是最基本的門檻,即便是真的當選了 MVP,在同儕之間也會以同樣的態度來檢視你,現任資深的 MVP 們都見過許多事了,對於 MVP 的態度要求早已有了一把尺,MVP 的成員希望具有熱心且樂於助人的技術高手參與 MVP 這個大家庭,相對的,成員們也不希望有投機想法的份子進來這個圈子,所以每一位新任 MVP 的言行,都會受到 MVP 同儕的關注,同樣的,每位 MVP 也都以相同的立場與要求來檢視自己,只因為 MVP 是熱心且具有水準以上能力的一群人,而這也是每位 MVP 們自我要求而來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