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枚 Scrum Master,我明白自己的角色職掌,也努力學習了不少 SM 的相關知識;現在的我也參與開發,所以也略懂身為 member 該有的技能與姿態,唯獨 PO 這個角色,我僅僅明白該承擔什麼責任、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對於 PO 的工作該怎麼進行,絲毫沒有頭緒。
所以我希望自己不僅明白 PO 的角色職掌,還能給予 PO 更棒的協助,甚至是引導。所以我報名了 David 大的「敏捷需求探索工作坊」,希望能夠有所助益。這天的 workshop 真的很有收穫,記錄一下我滿滿的心得!先說結論,這門課完完全全符合我的需求與期待,讓我在需求探索這塊領域讓我有了一個非常棒的入門,期望自己真的能夠給予 PO 足夠的協助。
在這門課之前,似懂非懂的聽過不少需求探索相關名詞:Impact Mapping、User Story Mapping、Customer Journey Map 等,但針對這些主題,幾乎一丁點也沒接觸過,這些名詞混沌著存在腦海裡,不太明白在這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或許其實也壓根沒有去想過這些框架、工作彼此是不是相互依賴相關。頂多某天拿起了其中幾本書猛 K 一頓,再來思索之中的關聯性。但很慶幸在我這麼做之前就上了這門課,對於需求探索的世界,先有了一個眾觀全局的瞭解,未來再逐一深入,才能比較有脈落的學習。
接下來筆記一些我腦海記憶中零散的重點:
- 好的需求特性,應該包含:正確、精準、完整、一致、有優先順序、可驗證、容易修改。然而,前面三項,幾乎是沒救的,很難有一個有效的方式能夠真正達成這些指標,而敏捷想需求探索想努力的,就是希望能夠以迭代的方式讓盡可能的達成後面四項指標。
- 使用者往往分不清「WANT」、「LIKE」、「NEED」之間的差異。
- 產品開發是探索(Discovery)和交付(Delivery)的組合,囊括了瞭解什麼是對的產品與該如何正確建立產品的兩個面向。探索也該具有 iteration 的概念,但不強求每個 iteration 的長度必須一致。iteration 的目的,是希望週期性的將真正有價值的需求萃取之後,再填入開發團隊的 Product Backlog。
-
構思想法 描述產品目標、功能動機。 。Impact Mapping 瞭解脈落 瞭解目標客群、需求、痛點,目標使用者目前行為。 。使用族群分析
。Customer Journey Map設計解法 為產品設計解決方式。 。User Story Map 探索細節 展開設計細節並驗證設計方案。 。GV Design Sprint
。Pretotyping
。Wireframe / Paper prototyping
。Design Studio - 敏捷需求探索,往往都是藉由 team base 的方式跨領域協同合作,集思廣益,找出自我假設(腦補)的部份,透過不同的工具不斷的進行驗證,確認這是使用者真正的需求,避免不具價值的需求進入開發階段造成不必要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