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上一篇匯率避險的發酵,引發更多的討論,讓我也有更深一層的思考。把我的思緒藉由這篇整理一下,命題如下:
倘若想要藉由美國的券商平台購買 以美元計價 無匯率避險 投資歐洲市場 的 ETF,我該趁美元低點再入場,以取得更多的單位數嗎?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這邊單純討論是不是能夠購入更多的單位數,不探討擇時進出、短期操作有效性的問題。
假設第一天,美金或歐元兌台幣均為 1:30,已知未來五天,美元持續看跌,歐元持續看漲。在這樣的情境下,直覺好像覺得應該等等再入場,以便換取更多美金,購入更多股數。但細算之後似乎不是這樣:
假設美金每天跌一元台幣;歐元每天漲一元台幣。
- 若在第一天投入 10,000 台幣,購入市價為 1 美元的無匯率避險歐元區 ETF。
可購入 333 股 (NTD10,000 => USD333.333 => USD333.333 / USD1 ≒ 333)。 - 到了第五天,美元兌台幣 1:26、歐元兌台幣 1:34、歐元兌美金 1:1.30769。
根據上一篇無匯率避險的邏輯,不考慮淨值變化的情況下,該標的市值會變為 USD1.30769。
所以若撐到第五天才入場,可購入 219 股 (NTD10,000 => USD384.615 => USD384.615 / USD1.30769 ≒ 294)。
美元持續看跌,撐了五天再入場,購入的美金的確更多,但購入的股數反而變少了。因為美元計價只是個幌子,美元計價僅僅表示用「美金」衡量價值,骨子裡 ETF 還是個歐元商品。真正該關注的應該是台幣兌歐元的匯率。
上述 333 * ( 30 / 34) ≒ 294,算式完全無關美金匯率啊!
但如果同時投資全球市場,就有一堆匯率要關注、加上匯率及標的淨值根本無法預測,在這樣極度混亂的情況下,我的選擇是時間到了就投入,反倒不用煩惱那麼多了~。
以上立論若有錯誤請多指教,避免文章留在這誤導大家XD,謝謝~
更多的參考文章可以參考:
- 用台幣買基金,美元計價 歐元計價哪個好? 「重點在於『投資標地的內容』而非『計價的幣別』」
- 基金「計價幣別」、「避險級別」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南非幣避險」的基金配息比較高?「『計價幣別』:只影響報表呈現數字、不影響實質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