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紀錄的口吻描述由多位無家者的人生歷程,充滿人性的善良與黑暗、曲折又蜿蜒多變,對於未曾了解無家者的筆者而言,深刻且血淋淋地打破許多由自身無知而延伸出來的錯誤偏見,本書可使讀者能更深一層的重構對這社會的見解,一個人為什麼會變得無家可歸呢?或許就只是未來的我們,而我們與他們其實並沒有不同,眼前安逸的生活似乎只需要輕輕一推,便會陷入而難以拔出。
當人們沒有機會認識這群人,沒有機會理解他們為什麼成為無家者時,很容易就用刻板印象去想像,以為無家者就是髒亂、好逸惡勞的。然事實上,有居住困難者的無家者很多,露宿街頭者僅佔一小部分,而露宿街頭者當中,罹患精神疾病、酗酒、暴力行為者更是少數。無家者社群如同社會的縮影,裡面的人形形色色,真正行為不佳者其實很少,卻經常被放大報導,形成人們對於無家者的典型印象。事實上,許多無家者都有工作,只是賺取的所得不足以支付住宅的費用,但卻一律被貼上好吃懶做的標籤,甚至被潑水、潑糞或驅趕,遭受不人道的對待。
筆者在閱讀這本書期間,內心非常難受及心疼,多少個生命曾經與我們現在所走的無有任何不同,或許真誠老實、具備一技之長,卻只因輕輕一推,而踏入其中、難以抽拔。僅管如此,也依然可以在最為艱困的生命中,看到來自人性的善良與社會的溫暖,如書中描述關於無家者趙伯伯的故事,這位無家者選擇自己翻垃圾桶吃垃圾,把工作所賺的錢省下來供應流浪貓狗飲食,自己餓著也不忍讓流浪動物們餓到,為了牠們傾盡所有,當作者非常不解的詢問他背後是什麼原因,他是這麼回答的:「因為我是流浪漢,知道餓的滋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透過閱讀,拼湊出真實世界的面貌,
並在反覆的探索及思維中,打破由自我無知與偏見所建立的籓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