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書:當我們一起:疏離的時代,愛與連結是弭平傷痕、終結孤獨的最強大復原力量

孤獨一直是人類存活著就不得不面對的議題。本書以各種面向去探討孤獨的成因,在本文章中總結及收錄書中其中幾個面向:

  • 孤讀與人際關係的關聯性
  • 孤獨演化史
  • 孤獨的惡性循環
  • 孤獨與體感上痛苦的相似性
  • 環境及文化對孤獨閥值的影響性
  • 科技對孤獨的影響
  • 善於偽裝成其他負面情緒的孤獨

我們透過以科學、文化脈絡的角度去理解孤獨的全貌後,便能更進一步了解如何幫助自己及他人,以及在面對孤獨時如何去分析及面對,觀察是因為什麼需求沒有被滿足,或是觀察到什麼事情、誤把看法跟觀察混為一談導致的結果。(可參閱每月一書系列中的非暴力溝通-愛的語言中的核心四步驟: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繼續閱讀 »

每月一書 : 善良的歧視主義者

筆者過往以來一直在思索著,為什麼一個人身上可以具備善良與歧視的特質,而受歧視者為什麼有時候又會展現歧視另一個弱勢群體的特質呢?直到我看完這本書後,許多疑惑頓時而解,如果要用書中一句來概括的話,「我們都善良,我們也歧視。」算是很好的描述人個體本身就具有在不同群體間的多種身分,因此會因不同群體間的身分而展現不同主觀標準,由於可能同時處於受歧視的群體與享受特權的群體中,因此會展現出善良與歧視的矛盾行為似乎就不是這麼難以理解了吧?

...繼續閱讀 »

每月一書 : 非暴力溝通-愛的語言

我們習以為常的溝通方式許多都是「暴力性」的,例如使用好壞對錯作為評斷他人及自己的標準、或是依照感受來作為回應對方的根據,而使得自己及他人造成傷害,卻沒有真正滿足背後的需求。本書透過許多實例及具體的說明,讓讀者去練習及內化非暴力溝通的核心四個步驟「觀察、表達感受、需要、做出具體請求」,使我們可以真誠的表達自己,也能深入同理他人的感受及需求,使得無須妥協便可以化解衝突及對立,豐富雙方的生命。

筆者認為,本書的知識類別屬於內隱知識,因此需要透過反覆熟練才能內化到我們的知識網中,進一步真實的豐富我們的生命,因此如果閱讀完筆者提綱扼要的總結後,可以進一步選擇閱讀實體書籍或電子書的方式,才能更深入的理解如何練習及內化,關於什麼是外顯知識與內隱知識,知識網又是什麼,可以參閱筆者於第十一月的每月一書:深度學習的技術。

...繼續閱讀 »

每月一書 :無家者

本書以紀錄的口吻描述由多位無家者的人生歷程,充滿人性的善良與黑暗、曲折又蜿蜒多變,對於未曾了解無家者的筆者而言,深刻且血淋淋地打破許多由自身無知而延伸出來的錯誤偏見,本書可使讀者能更深一層的重構對這社會的見解,一個人為什麼會變得無家可歸呢?或許就只是未來的我們,而我們與他們其實並沒有不同,眼前安逸的生活似乎只需要輕輕一推,便會陷入而難以拔出。 
 

...繼續閱讀 »

每月一書 : 低端人口

本書在描述北京繁華的都市,背後是由許多北漂的民工及移工或收入在均收的人們所支撐起來的,描述其懸殊的貧富差距與階級難以流動背後的故事,全書以採訪的許多寫實故事連貫成令人鼻酸的現實,也側描出鼠族為了擺脫貧困闖出一片天空,或為了家人得以存活,而培養出的堅忍韌性及適應能力,對比上流階層以資源將下一代推到相同階層,反差甚大,頗讓人沈思。

...繼續閱讀 »

每月一書 : 把時間當作朋友

本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以「時間無法被管理,你能管理的只有自己。」為主軸,去描述空忙或低效的本因是由於缺乏觀察及思維,如何透過提升自己的心智建立正確的見解,才能與時間成為朋友;第二個部分包含許多作者的生命經驗及總結,如思維陷阱、如何正確溝通及傾聽、心靈雞湯等,作者在這部分的許多章節中多次否定市面上許多成功學及成功人士所給予的「成功之道」,作者認為由於成功者基於保護自身利益及眾多考量,因而抬高自身經歷的付出,事實上最穩固且可預見的方式是透過加深思維及開啟心智,透過逐步積累,以時間來換取你追求的,無論是知識、能力還是身材。

...繼續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