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記趣

因為小朱寫了一系列『如何學習寫程式』的文章,讓我靈光一閃想來寫寫和電腦最初邂逅的回憶,這是很古早的記憶,有些內容其實已經滿模糊了,文中有些年份可能會有點錯誤。

       因為小朱寫了一系列『如何學習寫程式』的文章,讓我靈光一閃想來寫寫和電腦最初邂逅的回憶,這是很古早的記憶,有些內容其實已經滿模糊了,文中有些年份可能會有點錯誤。

邂逅

       話說民國70年,也就是西元1981年,在我小六的時候某個家裡開診所的同學買了一部叫『Apple II』的玩意兒,在那個連簡易的電視遊樂器都是個奢侈品年代的台灣,像我這種家裡種田的小孩基本上是不可能有機會擁有電腦這麼昂貴的玩具。幸運的是這個同學和我感情還不錯,所以他非常樂意分享他的新玩具,直到現在我還是十分的感謝他讓我有機會能夠很早的學習電腦上的知識。

       當然一開始都是把Apple II當做電視遊樂器在玩,當時我同學的Apple II並沒有磁碟機,因為一台磁碟機加上CP/M或Apple DOS之類的作業系統可能就要半台Apple II的價錢了。那台Apple II基本上是靠著ROM開機的,一開機就會進入BASIC的直譯器畫面,如果要進入監督模式 (也就是BIOS/組合語言模式) 就下一個叫 Call -151的指令,Call -151 在Apple II的重要性在於當時玩Game只有兩種選擇 (1) 用卡匣,但我沒用過 (2) 用單音的錄音機加上錄音帶;各位看倌到這邊就可以瞭解當時的儲存媒體叫做『錄音帶』,而且錄音機的輸出還得要單音的才行,用立體聲輸出就鐵死的。所以玩Game的整個程序就是先將錄音機接好,開機Call -151進入監督模式,輸入一個位址 (我查了一下資料好像是 200-2FFR,不過我是記不起來了),最後按下錄音機上的播放鍵加上一點點的等待。

施振榮

       那時我一直渴望有屬於自己的電腦,因為總不能成天往別人家裡跑。然而在西元1982年宏碁發表了小教授II號 ,雖然比Apple II便宜,以當時家中的經濟狀況還是買不起,不過我的存錢計畫已經啟動了─我大概小學一年級就開始會存錢了,只等待著機會的來臨。宏碁後來又發表了一台『小教授II號學生型』,沒記錯的話價格應該是落在 7000~9000之間,這下讓我樂不可支,於是打破了自己的小豬 (這誇張了,其實我的錢都是親愛的媽媽幫我存在農會),加上爸媽投資一點,終於我擁有了生命中的一台電腦和兩年份的第三波雜誌。說到這邊我要由衷地感謝施振榮先生及當年宏碁的團隊,讓個人電腦能夠更平價且迅速地在台灣被認識與使用。

劉燈

       不知道現在年輕人還有多少人知道劉燈,在上個世紀他應該算是IT界赫赫有名的人物,也是我第一個崇拜的台灣軟體人。不知道是賀元還是賴明宗曾經這樣評論過:「劉燈寫的文章和別的電腦專欄作家沒什麼不同,但不同的是他只有十四歲。」大意好像是如此;早期在第三波雜誌裡我特愛讀劉燈所寫的文章,也因為這些文章學習了很多,所以想特別講出這一段。直至目前,如果有機會的話,個人還挺希望能夠讓他親筆在書櫃上那本古老的『世紀末軟體革命』留下簽名。

踏上程式之路

       很快地在電腦上光是玩Game已經無法滿足我,一直渴望能親手做出這樣的玩意兒來於是就開始學習『培基語言』,現在應該沒什麼人這樣稱呼Basic了。這是段很有趣的經歷,當年在小教授II號上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中文培基語言』(我找到網路上有人拍照留念http://cqd.pixnet.net/album/photo/100877693#),不過因為Apple II的關係,其實我還是習於用一般英文指令。我幾乎忘記當時倒底用Basic寫過些什麼,唯一的記憶是幫我哥寫了一個計算賽鴿飛行時間小工具,這是第一次體認到電腦真的對日常生活可能真的是有幫助,那時候我就想應該可以把這當以後的職業吧。

       又過了一陣子突發奇想地想要寫遊戲,就開始大量閱讀有關於6502組合語言的書籍開始和那些莫名其妙的東西纏鬥了起來,雖然後來我可以畫出一些四不像的東西在螢幕上亂飛和讓那個不怎麼悅耳的蜂鳴器發出不同的頻率嗶嗶叫,但始終沒有寫出一個什麼像樣的遊戲出來,但是寫組合語言這種東西的好處是可以對底層的玩意有更深一層的瞭解。

       因為在那個年代的國中生唯一的正業就是好好念書以考上好的高中,除此以外的活動都被稱為不務正業,即使你是開起電腦寫程式而不是玩遊戲也一樣;可是一直想要寫程式的慾望卻很難消除,後來我就想出一個點子 ─ 在紙上寫程式與除錯,直到受允許的時間才去電腦上執行結果,這個方法可以讓我躲在書房假裝在念書,但爸媽不會知道其實我在寫程式,因為養成了這個習慣,所以現在我可以在腦裡面拼湊出程式碼的雛形,不一定要有電腦在手邊才能寫程式。

感謝

      這些其實是我小時候回憶的一部份,因為那段美好的時光對我後來的人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謹以此文感謝在那個資訊渾沌的時代為台灣資訊業付出心力的先驅及前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