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est 是一個功能強大且靈活的 Python 測試框架,身為一個開發者學好怎麼寫測試是基本的必要條件,以下是我對 pytest 的使用心得。

pytest 是一個功能強大且靈活的 Python 測試框架,身為一個開發者學好怎麼寫測試是基本的必要條件,以下是我對 pytest 的使用心得。
之前有介紹過 ReportGenerator,支援多種 Code Coverage 測試涵蓋率套件
今天要來介紹 Coverlet,他除了支援 Azure DevOps 的 ReportGenerator 輸出 html,還可以整合 VS IDE 的 Fine Code Coverage,不論是開發還是 CI 自動化都兼顧到了
當我們要針對商業邏輯測試時,可能需要隔離 EFCore DbContext,搭配 Mock Framework 可以快速地建立測試替身假的 DbContext,自從 EF Core 的 In-Memory 出現之後,建立 DbContext 測試替身這件事,就變得輕鬆許多了
以往在 NetFx 在專案的 AssemblyInfo.cs 加上 System.Runtime.CompilerServices.InternalsVisibleToAttribute("TestProject1"),就可以讓 "TestProject1" 存取 NetFx 專案內的 internal 成員;這技巧通常用於測試,既可隱藏,又可測試,真的好棒。
現在,新版的 .NET Project SDKs 已經沒有包含 AssemblyInfo.cs 靜態檔案了,作法就要做一些調整了
當測試案例越來越多的時候,執行的時間會越來越長,這時候就可以靠並行測試 (Parallel Test),來縮短測試時間,只要確定測試案例之間沒有共用資源,就可以使用囉
我的作法是在測試專案用OWIN把 WebApp 掛起來,測試案例便可直接打進 Web API,需要外部注入來改變內部狀態時,就不能像以前呼叫 Class,我想到了一些作法,比如組態擋、#if、Header,這裡就分享 Header 的做法
https://dotblogs.com.tw/yc421206/archive/2014/07/28/146082.aspx 根據上篇,可輕易地在專案建立出不同環境的組態設定,但是 TFS 上的 Build 沒有正常的切換環境,測試專案的連線字串沒有根據我期望的切換,不像 Web 那樣,原來還需要一些設定,以下分享我成功的方法。
結果與期望比對,是測試程式碼中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就是用它來取代人眼比對,有關物件比對 91哥的文章有非常詳細的介紹:
https://dotblogs.com.tw/hatelove/2014/06/06/how-to-assert-two-collection-equal
https://dotblogs.com.tw/hatelove/2016/03/28/compare-object-equality-with-expected-objects
當測試程式碼用的是複雜型別,會比對型別中的屬性狀態(值),用它來決定是否通過驗證,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跑迴圈一個一個比,這樣做不是很聰明,也不夠快,太費力
我會使用以下物件來完成我的工作
在這裡我分享我常用的比對方式...
開發 Web 或多或少會使用到 HttpContext.Current,為了專注測主要邏輯,會隔離 HttpContext.Current,不要因為它而導致測試無法運行,我在這裡列出了一些隔離技巧
集成測試主要是測試個元件之間的互動是否如預期,在這個階段的測試,我會把程式進入點 UI Layer 換成單元測試專案,由測試專案取代之,為什麼不是直接從UI測,原因很簡單,因為 UI 的變化太快了,一方面為了減少因 UI 改變而衍生出額外的工作,另一方面則為了提高測試程式碼的重用性,所以我會從 BLL 測試
三層式架構,物件彼此之間的關係,如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