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咕]你是人生的打工仔嗎?

很多鼓勵創業的機構都會以賺大錢,不必再為你的老闆打工為訴求,來鼓勵你自行創業;很多傳直銷的公司甚至會以,別再當個幫人家工作的打工仔為題來吸引你加入;有些人甚至拿打工仔來貶低一些企業高階主管,說:「做的再高還不是在幫人家打工。」,對於這些說法我不置可否,因為那是拿你自己的價值觀來當成別人的價值觀,你會吸引到與自己有相同價值觀的人,但你卻也因此貶低了那些與你有相異價值觀的人。

...繼續閱讀 »

[嘀咕]關於工作經驗的兩三事

其實常在論壇上遊走的大大們,應該都見識過很多寫程式寫了5年,卻老是問一些基礎問題的程式設計師,這個PG也是有5年經驗,但5年來沒有人引導他,沒有人糾正他,他就一路用自己的錯方法學習,觀念錯了,基礎不穩,甚至連態度都偏差掉了,這樣的5年,可能及不上一個在好的學習環境下工作1年的PG,所以,如果要學習,學習的環境還是非常重要的,你要有人擔任教練,有夥伴互相激勵學習,還要有學習的制度。

...繼續閱讀 »

[Big Data]商品推薦-一個海量數據可能的應用情境

海量數據的應用情境之多,其實可能遠超大家想像,不是只有那些基因演算、國防軍事、海嘯預測等資料量龐大到嚇人的情境才會需要海量數據技術,因為沒有人可以告訴你超過100萬筆或者100萬GB的資料才叫海量,這個海量的定義是隨著你的需求而定義的,就算你有1億GB的資料,但你沒有運算分析的需求,那你可能也用不到海量技術,若你有1億GB的資料,但你可以忍受他算個一兩年才有結果產生,那你可能也不需要海量技術,根據之前我們談過,當你需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對大量的資料做處理時,你可以考慮使用

...繼續閱讀 »

那天,我參加博雅青年講堂

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教我們的都不是思考,而是解題與背誦,你會解數學題,也能背出論語、孟子,但老師卻從來不曾教過我們去質疑、去詢問「為什麼論語講的就是對的?」、「為什麼商高定理會成立?」、「為什麼要尊師重道?」,這些問題在求學時代都是不能問的,又或者說是不能討論的,因為連老師們可能都不曾去想過這些事情,那他們又從何教導起,也因為我們自小就是接受這樣的單向輸入式教育,久而久之,我們習慣接受資訊,進而喪失了自己判斷事情對錯的能力。

...繼續閱讀 »

[簡報技巧]保留你的獨特風格

如果你講話台灣國語,那也是你的特色;如果你很會唱歌,在簡報前來首歌,那可能也是你的特色;如果你有自己好的簡報方式,那就保留它吧,不用為了滿足教條而去改變,抒情歌、古典樂、搖鼓樂都有人喜歡,相對的也沒有哪一項簡報風格是絕對好的,技巧是可以學習、模仿的,但風格你一定要保留自己的,所以我只分享簡報技巧,但我不去談簡報風格,因為有些東西大家不見得能學,又或者學了也不見得是好事。

...繼續閱讀 »

[嘀咕]拿掉外在優勢,我們還剩下什麼?

我們都必須要有一些基本的認知,今天我們在一家知名的公司上班,等於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不是你自己本來就長這麼高,所以你可以想想,如果今天你從巨人的肩膀上下來,你還可以看的多遠?巨人就是你的外在優勢,即便站在他肩上你仍然要努力的磨練自己的能力,不然有一天巨人離開了,你就發現你什麼都不是了。外在的優勢,不會永遠跟隨著你,但你可以在掌握這些外在優勢時好好的強化自己的內在優勢,例如因為你是知名企業的員工,所以你才有機會跟另一家知名企業合作,藉此結識了一些好的人脈;或者因為你的職稱,時常能受邀到各地去演講,你也會有機會因此而打亮自己的專業品牌,若你有沒趁機會好好的強化自己,當優勢過去,你就什麼都不是了。

...繼續閱讀 »

[社群行銷]社群早就行之有年,不是Facebook/Plurk才算社群

社群三要素:
價值:你會參與一個社群,一定是因為這個社群可以帶給你什麼價值,得到娛樂、交朋友、打發時間都是一種價值,只要他能打動你,就是他的價值。
人:獨自一個人稱不上群,如果你來到一個地方,但這個地方沒有其他人,那還社什麼群。
平台:一定有一個實體或者虛擬的平台讓人與資訊在此互動交流。

...繼續閱讀 »

[社群]打不進圈子裡,你就不是同一掛的

當你想要進一個圈子裡,或者在經營一個圈子,你本身一定要能理解這個圈子的文化,喜好,可以跟這些人互動,如果你到一個沒飯吃的地方去,然後問:「沒飯吃怎麼不吃肉呢?」,你看你會不會被當白目轟出去,其實搞社群也是這麼一回事,如果你總是無法回應粉絲們的留言,因為你的文章都是盜來的;或者你發的文總是不對粉絲的味,那這些人很快的就會離你而去,因為他們覺得你不能給他們想要的東西,你不懂他們,你不是他們那一掛的,那你就永遠都打不進粉絲的圈子裡。

...繼續閱讀 »

[嘀咕]形塑個人品牌(簡報分享)

1.光靠能力是不夠的,你還要適時的為自己發聲
2.但能力是一切的基礎,沒有能力,很多東西都將很快的被看破
3.對人對你的印象是如何產生的?印象會決定別人對你的分群,切記知行合一
4.好的印象你如何強化,直到成為你的個人識別為止?
5.你希望別人怎麼看你,那你就要怎麼去做,並時時驗證自己期望的與別人認知的是否有落差
6.你不需要總是誇耀自己的能力,當你做的、說的,與你期望的符合時,會有一群人努力的幫你宣傳
7.品牌經營不是擅長說話者的權力,你可以透過文字來為自己發聲

...繼續閱讀 »

[嘀咕]為什麼我的努力總是不被看見?

你有沒有發現,這個世界不是只看你的能力、態度,很多時候我們還要看你推銷自己的能力,不管你相不相信,或者覺得這樣做是譁眾取寵,但你都必須承認,這個現象確實在你的身邊發生。沒有人有義務把你會什麼、做了什麼說給別人知道,也沒有人有義務要去了解你的能耐到哪邊,因為這些都是你的責任,你必須要為自己發聲,你會什麼,自己說;你做了什麼,自己說;你想要什麼,也要自己說,別總是期待你的主管或者其他人會自己發現,告訴你的主管,你的能力很不錯,足夠承擔這個專案;告訴你的主管,你今年為部門做了多少事情,別悶著頭硬幹,你要懂得說。

...繼續閱讀 »

[Big Data]Big Data(海量數據)是什麼?

Gartner說,Big Data是高容量、高成長量、高變化性(下方會解釋)的資訊資產,能提高資訊用途,以協助我們進行決策,多數的文章大多採用這個定義;Wiki的定義則額外提到Big Data不是只談資料分析,應該更廣泛的談到資訊的取得、策展、管理與處理

...繼續閱讀 »

[社群經營]老闆,你還在花冤枉錢投資粉絲團嗎?

其實經營社群是一個苦工作,不是轉轉別人的文章或者分享別人的圖片就好的,要經營社群前,你應該先問問自己經營的目標是什麼?做公關、做廣告、搞行銷或是做服務,很多粉絲團的定位絲毫不清晰,乍看之下好像只是增加一個曝光管道,但卻也夾雜了很多沒意義的貼文,定位不同,手法也會不同,定位清晰後,你再想想對象是誰?你是想要吸引哪個族群的人(20歲以下的學生、25-35的小資女…),不管你想要賣東西或者是做廣告,只有找對正確的對象,你投放的廣告才不會浪費錢,很多的粉絲團一味的衝粉絲數,但這些粉絲中可能只有不到1%是有效的,除了數量,你應該更重視粉絲的品質。

...繼續閱讀 »

[嘀咕]芭樂與草莓,世代的交替

  • 5857
  • 0

從我出社會以來,就一直聽到人家說7年級生是草莓族,到現在很多年了,今年79年次的年輕人也已經出了社會,意味著7年級生已經全都離開了學校進入了職場,在接下來幾年7年級生將逐漸成為社會的中堅,佔整體工作人的比例應該會達到4成左右,7年級生將成為職場上的最大群體,這意味著,以後你在職場上再說7年級生怎麼樣,是很容易被圍毆的(誤),應該是說,管理制度、方法,本來就是要為多數人而做調整,所以如果你覺得7年級生是草莓,那你就該調整自己的管理與溝通方式,去與草莓和平共處,只要願意調整看法,你就會發現不管是芭樂、草莓都是因為群體的不同所造成的偏見,因為不同的世代本就該有不同的管理方式。

...繼續閱讀 »

[嘀咕]打工的是笨蛋?這哪門子的道理

  • 11772
  • 0

學生打工好不好?我覺得很好,你可以更早接觸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只要你肯用心,但如果你發現在當下有比打工賺錢更重要的事情,你應該思考是否該放下短期的利益(打工賺的錢與經驗),而選擇長期的利益(就像我準備研究所),我不會拿我現在的經驗回去套我當時學到的東西,因為在那個當下我是沒有想那麼多的,但我必須說學習、經驗就是這樣一回事,你是需要時間去累積的,總之,如果去打工了,就多多學吧。

...繼續閱讀 »

[嘀咕]球隊是學習團隊管理與領導的好地方

一個球隊中,有些人天份好,有些人天份稍差,另外有些人是欠缺栽培,如果你要大家接受一樣的訓練可不行,對那些天份好、球技好的隊員來說,一般的訓練對他們來說是不足夠的,但對初學者來說,過重過難的訓練對他們來說又太吃力了,所以你必須把訓練分開來,同時對不同隊員,也該有不同的指導方針以及標準,像有一個學弟,天生體能就非常好,所以我們比較著重在調整他的動作及技巧,等到訓練到一個段落後,開始加強他的心理素質訓練;但另一個學弟素質比較一般,我們會先從加強體能訓練開始,然後讓他先從基礎動作練起,先讓他能跟大家一樣站到球場上一起練習為主,這樣子他才能慢慢進步,找到打球的樂趣。

在企業管理中也是一樣的,一個團隊中每個人的能力有高有低,你如何因材施教,並且根據目前部門所需的能力去調整你的訓練方針,你不可能用老鳥的標準去要求菜鳥,也不可能讓老鳥做跟菜鳥一樣的事情,那都是有問題的,對大三的球員來說,打出好球是必須的,但對大一大二的球員來說,打出好球就值得嘉許,標準一定會有所不同,千萬不能混為一談。

...繼續閱讀 »

[嘀咕]就算是投資自己,也要穩健精明的投資

在過去,如果你要把商品賣出去,你就要找到你個客戶,但如果你要賺錢,那你賣出去的商品價格就要高於成本價,這是個很直覺得概念,所以很多商店的老闆都是先以商品成本為基準往上加一定的比例作為售價,例如一支筆的成本可能是5元,放在商店內賣可能就會賣7元,漸漸的,老闆愈來愈聰明了,除了把商品放在店內銷售外,他也會做一些DM跟廣告來促銷,產品賣的更好了,但相對的成本也變高了,除了商品成本外,又加上了銷售成本,所以商品成本5元,銷售成本1元,老闆就把商品的售價提升到10元,在過去,這種銷售方式真的很有效果,因為取得資訊的管道太少,所以也少了比較,但現在的社會已經不同,同樣的商品,四處都可以找的到「替代品」,如果你沒有獨特價值,那消費者就會買比較便宜的那個,沒有人會理會你花了多少成本,過去的成本訂價法可能已經不流行了,現在真正重要的是價值訂價,你有多少價值,你就能賣多少。

...繼續閱讀 »

[嘀咕]公司中也有媽寶,媽寶是如何煉成的?

「媽寶」這個詞主要是在講被媽媽保護過度的小孩,導致小孩子不管什麼事情都要「問媽媽」、「看媽媽」,然後動不動就「我媽說」、「我媽媽不喜歡」,最誇張的是20多歲了連衣服、褲子、貼身衣物都是媽媽幫他準備好,這種長不大的小大人,就是所謂的「媽寶」,那你知道在公司中也有很多媽寶存在嗎?這些媽寶們,動不動就是「我主管說」、「我要回去問我主管」、「等我主管確認後再說」、「我沒辦法決定,要看我主管」,究竟這些媽寶們是如何煉成的?以下且聽我一一道來。

...繼續閱讀 »

[簡報技巧]簡報即溝通,你該好好學簡報技巧

從一份簡報中,我們可以看出簡報者的思考脈絡,一份章法完整的簡報,我們可以看出你這個人是很有邏輯性的;一份同時兼顧到在場成員的年資深淺、位階高低、職能差異的簡報,我們會認為這個簡報者非常具備有同理心與細心;相對的,如果一份簡報從Agenda一看就是一團亂,簡報內容讓人不容易抓到主軸,那我們可能也會覺得這個人思緒有點混亂;如果這份簡報充滿了我們看不懂的專業術語,他可能沒有細心到去搞清楚聽眾的背景,同樣的邏輯,你可以套用在口頭的報告上,一個人講話井井有條,目的明確,講話圓滑漂亮,但又能達成他這段話的目的,那別人就會對你留下好印象,反之,如果你支支吾吾,有氣無力的,那別人就會覺得你這個人太過冷漠,沒有熱情。

...繼續閱讀 »

[嘀咕]我如何學習一門知識?

「我要怎麼學習?」
「我該學些什麼?」
「我的程度夠了嗎?」

這些問題不只有還未出社會的學生問我,連出了社會7-8年的人也常常問,我想這意味著大家對於自己所學都覺得有所不足,希望再精進自己的知識,算是一件好事吧,寫這篇文章不是一個Guideline,而是希望藉由分享自己的學習方法來刺激大家,或許你可以從中找到你自己欠缺的部份,也或許你可以回饋給我你覺得我可以做的更多更好的部份

...繼續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