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上了 ICA 的焦點討論法課程,在過程中設計了屬於自己的 workshop。在 ORID 的四個步驟中,我最感興趣的是 R(Reflective、感受)的層次,在我的感覺裡,這是一個特別需要協助引導大家多沈澱、停頓一下的環節。尤其在工程師思維的世界裡,習慣性的想要解決問題,思緒很容易穿過 R,直接進入 I (Interpretive、詮釋)的層次。因此,我想了一個方式想要多停留、捕捉一下 R 的存在。
這個方式我稱為「心電圖」。適用時機是當想討論的 O (Objective、客觀事實)都被已被逐一列出,接著要針對這些事實進一步展開、捕捉情緒時使用。以往在這一個步驟,很容易遭遇到的問題是情緒、感受被刻意的忽略,而忽略的原因往往是因為提早進入 I 的層次,當這一個情緒(通常是負面情緒)被隱約歸因為不能搬上檯面討論的議題時,就會被直接、選擇性的忽略。我希望能夠透過這樣的一個方式,讓這些情緒的能夠更多的被拋出來進行後續的討論,解決真正有意義的問題。
個人以為當情緒被具現化之後,或許就會比較難忽視它的存在?!
(圖片來源:https://aditipalaskar.blogspot.com/2019/?m=1)
實做方式
- 拿出一張 A4 大小的紙張,擺橫、長邊對折兩次,再展開。目的只是需要這些折線作為標記,以便待會閉眼實做能夠知道紙張的約略大小,不要劃到桌上去了。
- 請各位將眼睛閉上,由引導者逐一快速的唸過剛剛列出的 O,請各位將聽到事件當下的情緒使用心電圖的方式繪製在紙上,正面情緒往上、負面情緒往下。心電圖不見得需要從紙張的起頭畫到結尾,只畫了半張也無妨。畫成兩條、三條也無妨。
- 請各位睜開眼睛,在心電圖的相對高點及低點處標記上當時確切的情緒。例如:開心、難過、無奈、悲傷...等。
- 依據這些情緒進行後續的 I(Interpretive)、D (Decisional)討論。
個人心得
- 當 O 過多時可能不太合適,難以回想當時的高低點對應到的事件為何。第四步驟的回想過程過久會破壞節奏。
- 唸過 O 的速度、節奏要快,O 的句子不見得要完整念出,足以描述該事件即可。